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Python编程>> python 用struct模块解决黏包问题

python 用struct模块解决黏包问题

作者:手可摘星辰。  发布时间:2023-08-18 02:13:20 

标签:python,struct,黏包

为什么会出现黏包现象:

首先只有在TCP协议中才会出现黏包现象,是因为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在发送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有缓存机制来避免数据丢失,因此,在连续发送小数据的时候,以及接收大小不符的时候容易出现黏包现象。本质还是因为我们在接收数据的时候不知道发送的数据的长短。

解决黏包问题

在传输大量数据之前首先告诉接收端要发送的数据大小,如果想更漂亮的解决问题,可以通过struct模块来定制协议。

struct模块:

功能:可以把一个类型,如数字,转成固定长度的bytes。


import struct

ret = struct.pack('i',456872783)   #'i'代表int,就是即将要把一共数字转换成固定长度(4个字节)的bystes类型
print(ret)

num = struct.unpack('i',ret)  #转换回来,返回一个元组
print(num[0])  #提前元组中的值得到4096

解决黏包问题:

服务端: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8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cmd = input('>>>')
 if cmd == 'q':   #当输入‘q'时,结束,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q'。
   conn.send(b'q')
   break
 conn.send(cmd.encode('gbk'))  #将输入的cmd命令发送给客户端
 num = conn.recv(4)   #接收字节信息(返回的消息长度信息)。
 num = struct.unpack('i',num)[0]   #将接收的字节码转化为原来的类型并放在一个元组里面,后面加[0]是提前出元组中的值。
 res = conn.recv(int(num)).decode('gbk')   #接收长度为num 的消息。
 print(res)   #打印
conn.close()
sk.close()

客户端: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80))
while True:
 cmd = sk.recv(1024).decode('gbk')  #接收服务端发送来的cmd命令
 if cmd == 'q': #当接收到‘q'时,结束。
   break
 # 在客户端执行接收到的cmd命令。并将正确的消息和错误的消息分别放入stdout和stderr管道。
 res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td_out = res.stdout.read()   #读取管道内正确的消息
 std_err = res.stderr.read()   #读取管道内错误的消息
 len_num = len(std_out)+len(std_err)   #计算正确和错误消息的总长度
 num_by = struct.pack('i',len_num)    #将消息总长度转换成长度为4的字节码
 sk.send(num_by)   #发送消息长度信息
 sk.send(std_out)  #发送正确消息
 sk.send(std_err)   #发送错误消息

sk.close()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wangdianchao/p/11698977.html

0
投稿

猜你喜欢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