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5迭代器与生成器用法实例分析
作者:loveliuzz 发布时间:2022-11-03 14:50:47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3.5迭代器与生成器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列表生成式
通过列表生成式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代码:a = [i*2 for i in range(10)]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ZhengzhengLiu
#列表生成式
a = [i*2 for i in range(10)]
print(a)
运行结果: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由于受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若只访问前面的几个元素,后边的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空间浪费。
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是否可以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推算后续的元素?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列表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
2、生成器
在Python中,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叫做:生成器(generator)。创建一个生成器的方法有很多:
(1)将一个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创建一个生成器。代码:b = (i*2 for i in range(10))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ZhengzhengLiu
#列表生成式
a = [i*2 for i in range(10)]
print(a)
print("type of a:",type(a))
#生成器
b = (i*2 for i in range(10))
print(b)
print("type of b:",type(b))
for i in b:
print(i)
运行结果: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type of a: <class 'list'>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8B8D20>
type of b: <class 'generator'>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结论:生成器的元素只有在调用的时候才生成相应的,调用到哪一次才会生成到哪一次的元素,只记住当前的位置。
注意:列表可以直接打印出每一个元素,而生成器不能用切片的形式去取,会出错误。
打印出生成器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的方法: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要通过next()函数获得生成器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
生成器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print(next(b)),就计算出生成器b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的错误。
#生成器
b = (i*2 for i in range(10))
print(next(b))
print(next(b))
print(next(b))
print(next(b))
运行结果:
0
2
4
6
不断调用next(b)很麻烦,可以利用for循环,因为生成器generator也是可迭代的对象。
(2)当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时,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生成器
例如: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l),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数之外,任意一个数都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1, 1, 2, 3, 5, 8, 13, 21, 34,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ZhengzhengLiu
def fibonaccl(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a,b = b,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fibonaccl(10)
运行结果: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总结:Fibonaccl函数实际上定义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元素,这种逻辑非常类似generator。
Fibonaccl函数和生成器generator只有一步之遥,要把Fibonaccl函数变成生成器generator,只需要将print(b)修改为yield b就可以了。
最难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
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语句处继续执行,
即:yield保存了函数的中断状态,返回当前状态的值,函数停在这里,后边还可以继续回来。
另外,函数可以不再等待其执行结束,可以中断在某个地方做其他的事情,结束之后还可以继续回来接着往下执行(具有并行的效果)。
def fibonaccl(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yield b
a,b = b,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print(fibonaccl(15))
f = fibonaccl(15)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start loop========") #接着打印后边的元素
for i in f:
print(i)
运行结果:
<generator object fibonaccl at 0x00548D50>
1
1
2
3
===========
5
8
13
21
=========start loop========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用for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
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
def fibonaccl(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yield b
a,b = b,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g = fibonaccl(6)
while True:
try:
x = next(g)
print('g:', x)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break
运行结果:
g: 1
g: 1
g: 2
g: 3
g: 5
g: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
3、生成器并行的实现——单线程下的并行效果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ZhengzhengLiu
#生成器并行的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name):
print("%s 准备吃包子啦!" %name)
while True:
baozi = yield #yield保存当前状态返回
print("包子[%s]来了,被[%s]吃了!" %(baozi,name))
def producer(name):
c = consumer('A')
c2 = consumer('B')
c.__next__() #next只唤醒yield
c2.__next__()
print("开始准备做包子啦!")
for i in range(3):
time.sleep(1)
print("做了2个包子!")
c.send(i) #send唤醒yield同时给它传值
c2.send(i)
producer("alex")
运行结果:
A 准备吃包子啦!
B 准备吃包子啦!
开始准备做包子啦!
做了2个包子!
包子[0]来了,被[A]吃了!
包子[0]来了,被[B]吃了!
做了2个包子!
包子[1]来了,被[A]吃了!
包子[1]来了,被[B]吃了!
做了2个包子!
包子[2]来了,被[A]吃了!
包子[2]来了,被[B]吃了!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Python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来源:https://blog.csdn.net/loveliuzz/article/details/78072964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讲述了Go语言算法之寻找数组第二大元素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该算法的原理是,在遍历数组的时,始终记录当前最大的元素
- 写了个 str ="s"++; 然后出现Nan,找了一会。 收集资料如下判断: 1.判断undefined: <s
- 1.直接使用dlib安装dlib方法:Win10安装dlib GPU过程详解思路:1、使用dlib.get_frontal_fac
- 方法一、使用os模块的system方法:os.system(cmd),其返回值是shell指令运行后返回的状态码,int类型,0表示shel
- 前言mitmproxy 是 man-in-the-middle proxy 的简称,译为中间人代理工具,可以用来拦截、修改、保存 HTTP/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双向链表原理与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双向链表一种更复杂的链表是“双向链表”或“双面链表”。每个
- 这是一条颠覆常规的插入方法,一条INSERT语句可以完成向多张表的插入任务。小小地展示一下这种插入方法。1.创建表T并初始化测试数据,此表作
- 一、前言一个非常强的反爬虫方案 —— 禁用所有 HTTP 1.x 的请求!现在很多爬虫库其实对 HTTP/2.0 支持得不好,比如
- 前不久,ColourLovers.com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他们发现,美国前100大网站的Logo,主要使用12种颜色。其中,采用蓝色的网站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递归查找某个路径下所有文件中的中文字符,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 coding: utf-8
- 最近使用Django来进行图像的传输,由于要求需要使用Json格式进行请求,所以我们尝试了二进制编码放在json里,发现bytes格式不能打
- 经过dom层层注释缩小反馈终于找到问题所在。问题经过我在弹起弹窗的时候,设置了popupVisible为true然后触发了vue的updat
- int(整型)在32位机器上,整数的位数为32位,取值范围为-2**31~2**31-1,即-2147483648~2147483647在6
- 概述函数是基本的代码块,用于执行一个任务语法函数定义func 函数名称( 参数列表] ) (返回值列表]){ 执行语句}一.函数
- 一个转换程序,简单的把DNA序列中的A转变成T,第一种情况没有使用私有变量。#!/bin/perl#下面是一段DNA序列 $DN
- 需求在4*4的图片中,比较外围黑色像素点和内圈黑色像素点个数的大小将图片分类如上图图片外围黑色像素点5个大于内圈黑色像素点1个分为0类反之1
- 前言为了往我们写好的Python代码传入参数,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使用input获取从DOS 输入的参数,又或者读取txt 文件中的字符作为参
- 1.重命名表方法使用 RENAME TABLE 语句或 ALTER TABLE 语句都可以对表进行重命名,基本语法如下:# RE
- 1.通过工具"DTS"的设计器进行导入或者导出DTS的设计器功能强大,支持多任务,也是可视化界面,容易操作,但知道的人一
- 折线图介绍折线图和柱状图一样是我们日常可视化最多的一个图例,当然它的优势和适用场景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要想快速的得出趋势,抓住趋势二字,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