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例解析python subprocess模块原理及用法
作者:lincappu 发布时间:2022-03-26 06:21:51
一、subprocess以及常用的封装函数
运行python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创建并运行一个进程。像Linux进程那样,一个进程可以fork一个子进程,并让这个子进程exec另外一个程序。在Python中,我们通过标准库中的subprocess包来fork一个子进程,并运行一个外部的程序。
subprocess包中定义有数个创建子进程的函数,这些函数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创建子进程,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从中选取一个使用。另外subprocess还提供了一些管理标准流(standard stream)和管道(pipe)的工具,从而在进程间使用文本通信。
subprocess.call()
父进程等待子进程完成
返回退出信息(returncode,相当于Linux exit code)
subprocess.check_call()
父进程等待子进程完成
返回0
检查退出信息,如果returncode不为0,则举出错误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该对象包含有returncode属性,可用try…except…来检查
subprocess.check_output()
父进程等待子进程完成
返回子进程向标准输出的输出结果
检查退出信息,如果returncode不为0,则举出错误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该对象包含有returncode属性和output属性,output属性为标准输出的输出结果,可用try…except…来检查。
这三个函数的使用方法相类似,下面来以subprocess.call()举例说明:
代码如下:
>>> import subprocess
>>> retcode = subprocess.call(["ls", "-l"])
#和shell中命令ls -a显示结果一样
>>> print retcode
0
将程序名(ls)和所带的参数(-l)一起放在一个表中传递给subprocess.call()
shell默认为False,在Linux下,shell=False时, Popen调用os.execvp()执行args指定的程序;shell=True时,如果args是字符串,Popen直接调用系统的Shell来执行args指定的程序,如果args是一个序列,则args的第一项是定义程序命令字符串,其它项是调用系统Shell时的附加参数。
上面例子也可以写成如下:
代码如下:
>>> retcode = subprocess.call("ls -l",shell=True)
在Windows下,不论shell的值如何,Popen调用CreateProcess()执行args指定的外部程序。如果args是一个序列,则先用list2cmdline()转化为字符串,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MS Windows下所有的程序都可以用list2cmdline来转化为命令行字符串。
subprocess.Popen()
代码如下:
class Popen(args, bufsize=0, executable=None, stdin=None, stdout=None, stderr=None, preexec_fn=None, close_fds=False, shell=False, cwd=None, env=None, universal_newlines=False, startupinfo=None, creationflags=0)
实际上,上面的几个函数都是基于Popen()的封装(wrapper)。这些封装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容易使用子进程。当我们想要更个性化我们的需求的时候,就要转向Popen类,该类生成的对象用来代表子进程。
与上面的封装不同,Popen对象创建后,主程序不会自动等待子进程完成。我们必须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父进程才会等待 (也就是阻塞block),举例:
代码如下:
>>> import subprocess
>>> child = subprocess.Popen(['ping','-c','4','blog.linuxeye.com'])
>>> print 'parent process'
从运行结果中看到,父进程在开启子进程之后并没有等待child的完成,而是直接运行print。
对比等待的情况:
代码如下:
>>> import subprocess
>>> child = subprocess.Popen('ping -c4 blog.linuxeye.com',shell=True)
>>> child.wait()
>>> print 'parent process'
从运行结果中看到,父进程在开启子进程之后并等待child的完成后,再运行print。
此外,你还可以在父进程中对子进程进行其它操作,比如我们上面例子中的child对象:代码如下:
child.poll() # 检查子进程状态
child.kill() # 终止子进程
child.send_signal() # 向子进程发送信号
child.terminate() # 终止子进程
子进程的PID存储在child.pid
二、子进程的文本流控制
子进程的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如下属性分别表示:
代码如下:
child.stdin
child.stdout
child.stderr
可以在Popen()建立子进程的时候改变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并可以利用subprocess.PIPE将多个子进程的输入和输出连接在一起,构成管道(pipe),如下2个例子:
代码如下:
>>> import subprocess
>>> child1 = subprocess.Popen(["ls","-l"], stdout=subprocess.PIPE)
>>> print child1.stdout.read(),
#或者child1.communicate()
>>> import subprocess
>>> child1 = subprocess.Popen(["cat","/etc/passwd"], stdout=subprocess.PIPE)
>>> child2 = subprocess.Popen(["grep","0:0"],stdin=child1.stdout, stdout=subprocess.PIPE)
>>> out = child2.communicate()
subprocess.PIPE实际上为文本流提供一个缓存区。child1的stdout将文本输出到缓存区,随后child2的stdin从该PIPE中将文本读取走。child2的输出文本也被存放在PIPE中,直到communicate()方法从PIPE中读取出PIPE中的文本。
注意:communicate()是Popen对象的一个方法,该方法会阻塞父进程,直到子进程完成
subprocess 模块首先推荐使用的是它的 run 方法,更高级的用法可以直接使用 Popen 接口。
run 方法语法格式如下:
subprocess.run(args, *, stdin=None, input=None, stdout=None, stderr=None, capture_output=False, shell=False, cwd=None, timeout=None, check=False,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text=None, env=None, universal_newlines=None)
args:表示要执行的命令。必须是一个字符串,字符串参数列表。
stdin、stdout 和 stderr:子进程的标准输入、输出和错误。其值可以是 subprocess.PIPE、subprocess.DEVNULL、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描述符、已经打开的文件对象或者 None。subprocess.PIPE 表示为子进程创建新的管道。subprocess.DEVNULL 表示使用 os.devnull。默认使用的是 None,表示什么都不做。另外,stderr 可以合并到 stdout 里一起输出。
timeout:设置命令超时时间。如果命令执行时间超时,子进程将被杀死,并弹出 TimeoutExpired 异常。
check:如果该参数设置为 True,并且进程退出状态码不是 0,则弹 出 CalledProcessError 异常。
encoding: 如果指定了该参数,则 stdin、stdout 和 stderr 可以接收字符串数据,并以该编码方式编码。否则只接收 bytes 类型的数据。
shell:如果该参数为 True,将通过操作系统的 shell 执行指定的命令。
run 方法调用方式返回 CompletedProcess 实例,和直接 Popen 差不多,实现是一样的,实际也是调用 Popen,与 Popen 构造函数大致相同,例如:
实例
#执行ls -l /dev/null 命令
>>> subprocess.run(["ls", "-l", "/dev/null"])
crw-rw-rw- 1 root wheel 3, 2 5 4 13:34 /dev/null
CompletedProcess(args=['ls', '-l', '/dev/null'], returncode=0)
returncode: 执行完子进程状态,通常返回状态为0则表明它已经运行完毕,若值为负值 "-N",表明子进程被终。
简单实例:
实例
import subprocess
def runcmd(command):
ret = subprocess.run(comman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encoding="utf-8",timeout=1)
if ret.returncode == 0:
print("success:",ret)
else:
print("error:",ret)
runcmd(["dir","/b"])#序列参数
runcmd("exit 1")#字符串参数
输出结果如下:
success: CompletedProcess(args=['dir', '/b'], returncode=0, stdout='test.py\n', stderr='')
error: CompletedProcess(args='exit 1', returncode=1, stdout='', stderr='')
Popen() 方法
Popen 是 subprocess的核心,子进程的创建和管理都靠它处理。
构造函数:
class subprocess.Popen(args, bufsize=-1, executable=None, stdin=None, stdout=None, stderr=None,
preexec_fn=None, close_fds=True, shell=False, cwd=None, env=None, universal_newlines=False,
startupinfo=None, creationflags=0,restore_signals=True, start_new_session=False, pass_fds=(),
*,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常用参数:
args:shell命令,可以是字符串或者序列类型(如:list,元组)
bufsize:缓冲区大小。当创建标准流的管道对象时使用,默认-1。
0:不使用缓冲区
1:表示行缓冲,仅当universal_newlines=True时可用,也就是文本模式
正数:表示缓冲区大小
负数:表示使用系统默认的缓冲区大小。
stdin, stdout, stderr:分别表示程序的标准输入、输出、错误句柄
preexec_fn:只在 Unix 平台下有效,用于指定一个可执行对象(callable object),它将在子进程运行之前被调用
shell:如果该参数为 True,将通过操作系统的 shell 执行指定的命令。
cwd:用于设置子进程的当前目录。
env:用于指定子进程的环境变量。如果 env = None,子进程的环境变量将从父进程中继承。
创建一个子进程,然后执行一个简单的命令:
实例
>>> import subprocess
>>> p = subprocess.Popen('ls -l', shell=True)
>>> total 164
-rw-r--r-- 1 root root 133 Jul 4 16:25 admin-openrc.sh
-rw-r--r-- 1 root root 268 Jul 10 15:55 admin-openrc-v3.sh
...
>>> p.returncode
>>> p.wait()
0
>>> p.returncode
这里也可以使用 p = subprocess.Popen(['ls', '-cl']) 来创建子进程。
Popen 对象方法
poll(): 检查进程是否终止,如果终止返回 returncode,否则返回 None。
wait(timeout): 等待子进程终止。
communicate(input,timeout): 和子进程交互,发送和读取数据。
send_signal(singnal): 发送信号到子进程 。
terminate(): 停止子进程,也就是发送SIGTERM信号到子进程。
kill(): 杀死子进程。发送 SIGKILL 信号到子进程。
实例
import time
import subprocess
def cmd(command):
subp = subprocess.Popen(comman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encoding="utf-8")
subp.wait(2)
if subp.poll() == 0:
print(subp.communicate()[1])
else:
print("失败")
cmd("java -version")
cmd("exit 1")
输出结果如下:
java version "1.8.0_31"
Java(TM) 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8.0_31-b13)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build 25.31-b07, mixed mode)失败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lincappu/p/8270709.html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script设计模式 – 原型模式原理与应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介绍:在日常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利用
- 关于 Python requests ,在使用中,总结了一些小技巧把,记录下。1:保持请求之间的Cookies,我们可以这样做。
- 代码import requestsimport timefrom tqdm import tqdmfrom bs4 import Beaut
- ini文件即Initialization File初始化文件,在应用程序及框架中常作为配置文件使用,是一种静态纯文本文件,使用记事本即可编辑
- 背景最近在需求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需要在页面关闭的时候,用户不需要操作,主动关闭当前订单当时考虑的方案:在页面关闭的时候,向后端发送一个请求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基本K均值运算技巧。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基本K均值 :选择 K 个初始质心,其中 K 是用户
- 我就废话不多说了,大家还是直接看代码吧~</pre><pre code_snippet_id="1947416&
- 一. 元组元组是Python中的一个内置的数据结构,它是一个不可变的序列,所谓的不可变序列就是不可以进行增删改的操作。1.1 元组的创建元组
- 概述当我们使用组件库的时候,某些组件并不是直接放到模板当中进行使用,而是通过api的方式调用生成组件并且挂在到我们的页面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
- 相关推荐:完整的sql中文参考手册(chm)下载 DB2 提供了关连式资料库的查询语言 sql (Structured Query
- 操作系统会为每一个创建的进程分配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不同进程的地址空间是完全隔离的,因此如果不加其他的措施,他们完全感觉不到彼此的存在。那么
- 在windows下的解决办法如下: 1.net stop mysql 停用服务 &
- 直接分析,如原矩阵如下(1): (1) 我们要截取的矩阵(取其一三行,和三四列数据构成矩阵)为如下(2): (2)错
- 代码如下: public function fillzero(l1) if len(l1)=1 then fillzero="0&
- 写在前面:前一段时间 kejun 给我们培训JavaScript的时候,在幻灯片上推荐了很多特别经典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一篇。读过之后感觉很不
- 使用ES做搜索引擎拉取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量太大,通过传统的from + size的方式并不能获取所有的数据(默认最大记录数10000),因
- 一、数字类型。数字类型按照我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整数类、小数类和数字类。 我所谓的“数字类”,就是指DECIMAL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装饰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这是在Python学习小组上介绍的内容,现学现卖、多练习是好的学习方式
- 1.认证与授权1.验证:身份验证是验证个人或设备标识的过程。身份验证过程之一是登录过程。注册网站后,您的信息(ID,密码,名称,电子邮件等)
- Oracle的show processlistset linesize 400;set pagesize 400;col sql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