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的 LSTM 模型的示例教程
作者:许野平 发布时间:2021-08-01 22:28:41
1. 代码
完整的源代码: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 定义一个LSTM模型
class LSTM(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output_size):
super(LSTM, self).__init__()
self.hidden_size = hidden_size
self.num_layers = num_layers
self.lstm = nn.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def forward(self, x):
# 初始化隐藏状态h0, c0为全0向量
h0 = torch.zeros(self.num_layers, x.size(0),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c0 = torch.zeros(self.num_layers, x.size(0),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 将输入x和隐藏状态(h0, c0)传入LSTM网络
out, _ = self.lstm(x, (h0, c0))
# 取最后一个时间步的输出作为LSTM网络的输出
out = self.fc(out[:, -1, :])
return out
# 定义LSTM超参数
input_size = 10 # 输入特征维度
hidden_size = 32 # 隐藏单元数量
num_layers = 2 # LSTM层数
output_size = 2 # 输出类别数量
# 构建一个随机输入x和对应标签y
x = torch.randn(64, 5, 10) # [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input_size]
y = torch.randint(0, 2, (64,)) # 二分类任务,标签为0或1
# 创建LSTM模型,并将输入x传入模型计算预测输出
lstm = 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output_size)
pred = lstm(x) # [batch_size, output_size]
#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并进行模型训练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lstm.parameters(), lr=1e-3)
num_epochs = 100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前向传播计算损失函数值
pred = lstm(x) # 在每个epoch中重新计算预测输出
loss = criterion(pred.squeeze(), y)
# 反向传播更新模型参数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输出每个epoch的训练损失
print(f"Epoch [{epoch+1}/{num_epochs}], Loss: {loss.item():.4f}")
2. 模型结构分析
# 定义一个LSTM模型
class LSTM(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output_size):
super(LSTM, self).__init__()
self.hidden_size = hidden_size
self.num_layers = num_layers
self.lstm = nn.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def forward(self, x):
# 初始化隐藏状态h0, c0为全0向量
h0 = torch.zeros(self.num_layers, x.size(0),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c0 = torch.zeros(self.num_layers, x.size(0),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 将输入x和隐藏状态(h0, c0)传入LSTM网络
out, _ = self.lstm(x, (h0, c0))
# 取最后一个时间步的输出作为LSTM网络的输出
out = self.fc(out[:, -1, :])
return out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LSTM类,这个类可以用于完成一个基于LSTM的序列模型的搭建。
在初始化函数中,输入的参数分别是输入数据的特征维度(input_size),隐藏层的大小(hidden_size),LSTM层数(num_layers)以及输出数据的维度(output_size)。这里使用batch_first=True表示输入数据的第一个维度是batch size,第二个维度是时间步长和特征维度。
在forward函数中,首先初始化了LSTM网络的隐藏状态为全0向量,并且将其移动到与输入数据相同的设备上。然后调用了nn.LSTM函数进行前向传播操作,并且通过fc层将最后一个时间步的输出映射为输出的数据,最后进行了返回。
3. 代码详解
# 将输入x和隐藏状态(h0, c0)传入LSTM网络
out, _ = self.lstm(x, (h0, c0))
这行代码是利用 PyTorch 自带的 LSTM 模块处理输入张量 x(形状为 [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input_size])并得到 LSTM 层的输出 out 和最终状态。其中,h0 是 LSTM 层的初始隐藏状态,c0 是 LSTM 层的初始细胞状态。
在代码中,调用了 self.lstm(x, (h0, c0)) 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有两个:第一个返回值是 LSTM 层的输出 out,其包含了所有时间步上的隐状态;第二个返回值是一个元组,包含了最后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和细胞状态,但我们用“_”丢弃了它。
因为对于许多深度学习任务来说,只需要输出序列的最后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而不需要每个时间步上的隐藏状态。因此,这里我们只保留 LSTM 层的输出 out,而忽略了 LSTM 层最后时间步的状态。
最后,out 的形状为 [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hidden_size],其中 hidden_size 是 LSTM 层输出的隐藏状态的维度大小。
x = torch.randn(64, 5, 10)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形状为 (64, 5, 10) 的张量 x,它包含 64 个样本,每个样本具有 5 个特征维度和 10 个时间步。该张量的值是由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的正态分布随机生成的。
torch.randn() 是 PyTorch 中生成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函数。它的输入是张量的形状,输出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张量。在本例中,形状为 (64, 5, 10) 表示该张量包含 64 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 5 个特征维度和 10 个时间步,每个元素都是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这种方式生成的随机数可以用于初始化模型参数、生成噪音数据等许多深度学习应用场景。
y = torch.randint(0, 2, (64,)) # 二分类任务,标签为0或1
y = torch.randint(0, 2, (64,)) 是使用 PyTorch 库中的 randint() 函数来生成一个64个元素的张量 y,张量的每个元素都是从区间 [0, 2) 中随机生成的整数。
具体而言,torch.randint() 函数包含三个参数,分别是 low、high 和 size。其中,low 和 high 分别表示随机生成整数的区间为 [low, high),而 size 参数指定了生成的张量的形状。
在上述代码中,size=(64,) 表示生成的张量 y 的形状为 64x1,即一个包含 64 个元素的一维张量,并且每个元素的值都在 [0, 2) 中随机生成。这种形式的张量通常用于分类问题中的标签向量。在该任务中,一个标签通常由一个整数表示,因此可以采用使用 randint() 函数生成一个长度为标签类别数的一维张量,其每个元素的取值为 0 或 1,表示对应类别是否被选中。
# 创建LSTM模型,并将输入x传入模型计算预测输出
lstm = 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layers, output_size)
pred = lstm(x) # [batch_size, output_size]
通过定义的LSTM类创建了一个LSTM模型,并将输入x传入模型进行前向计算,得到了一个预测输出pred,其形状为[64, output_size],其中output_size是在LSTM初始化函数中指定的输出数据的维度。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已经构建好的代码搭建并训练一个基于LSTM的序列模型,并且展示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包括数据输入、模型创建以及前向计算。
来源:https://blog.csdn.net/quicmous/article/details/130914649


猜你喜欢
- WordPress 本身以及主题和插件通常需要加载一些 JavaScript 来实现某些特殊功能。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兼容性,不至于出现 Ja
- WAP站点,这似乎是一个有点落伍的东西。在诞生之初,它很简陋,只能通过一个叫WML的标记语言来搭建没有任何美感的文字+链接页面。而今,绝大部
- 看代码吧~def test(): return 1,2a, b = test()1 2a, _ = test()1
- 集合的特性无序、不重复、可迭代常用api创建一个集合需要显式地使用set()方法来声明,如果使用字面量{}来声明解析器会认为这是一个字典。a
-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实现的支持断点续传的文件下载类及其用法,是非常实用的技巧。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方法如下:通常来说,php支持断点续
- 插值主要用于物理学数学中,逼近某一确定值的方法(1)插值是通过已知的离散数据求未知数据的方法。(2)与拟合不同,插值要求曲线通过所有的已知数
- Overview这篇博客内容将包括对XML文件的解析、追加新元素后写入到XML,以及更新原XML文件中某结点的值。使用的是python的xm
- 一、前言你知道当我们在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URL 时,Web 页面是如何呈现的吗?Web 界面当然不会凭空出来,根据 Web 浏览器地
- 每个写asp程序人必会的知识!在ASP编程中使用数组数组的定义Dim MyArrayMyArray = Array(1,5,123,12,9
- SQL查询中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表别名?今天写MySQL时遇到使用表别名的问题,这里重新总结一下。1、 表名很长时select * from w
- 一、python pip的安装与使用1、pip 是 Python 包管理工具,该工具提供了对Python 包的查找、下载、安装、卸载的功能。
- Python3 线程中常用的两个模块为:_threadthreading(推荐使用)使用Thread类创建import threadingf
- 这段时间用到了scons,这里总结下,也方便我以后查阅。一、安装sconsLinux环境(以CentOS为例)1、yum安装yum inst
- 本文为大家分享了python链表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用法,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一、什么是链表链表是由多个不同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通过指针区域
- 工作中偶尔需要做客流分析,用pyplot 库绘图。一般情况下, x 轴刻度默认显示为数字。例如:我希望x 轴刻度显示为星期日期。查询pypl
- 在写正则表达式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少的问题, 特别是在表达式有多个元组的时候。下面看下re模块下的findall()函数和多个表达式元组相遇的时
- 1.提示窗口,当页面被打开时就弹出提示窗口。<style type="text/css"> body { b
- 发现问题图片地址如下http://qximg.lightplan.cc/2016/09/11/1473574486942944.jpeg需要
- Django###request如果说 urls.py 是 Django 中前端页面和后台程序桥梁,那么 request 就是桥上负责运输的
- count()方法返回obj出现在列表的次数。语法以下是count()方法的语法:list.count(obj)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