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作者:zhengzhb 发布时间:2022-03-08 11:24:14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4){
Handler4.response(request);
}else{
Handler5.response(request);
}
}
代码的业务逻辑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参数:整数i和一个请求request,根据i的值来决定由谁来处理request,如果i==1,由Handler1来处理,如果i==2,由Handler2来处理,以此类推。在编程中,这种处理业务的方法非常常见,所有处理请求的类有if…else…条件判断语句连成一条责任链来对请求进行处理,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比较容易维护,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代码臃肿:实际应用中的判定条件通常不是这么简单地判断是否为1或者是否为2,也许需要复杂的计算,也许需要查询数据库等等,这就会有很多额外的代码,如果判断条件再比较多,那么这个if…else…语句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耦合度高:如果我们想继续添加处理请求的类,那么就要继续添加else if判定条件;另外,这个条件判定的顺序也是写死的,如果想改变顺序,那么也只能修改这个条件语句。
既然缺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场景的业务逻辑很简单:如果满足条件1,则由Handler1来处理,不满足则向下传递;如果满足条件2,则由Handler2来处理,不满足则继续向下传递,以此类推,直到条件结束。其实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判定条件的部分放到处理类中,这就是责任连模式的原理。
责任连模式的结构
责任连模式的类图非常简单,它由一个抽象地处理类和它的一组实现类组成:
抽象处理类:抽象处理类中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nextHandler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handRequest,handRequest方法的主要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nextHandler来处理。
具体处理类:具体处理类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了解了责任连模式的大体思想之后,再看代码就比较好理解了:
class Level {
private int level = 0;
public Level(int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boolean above(Level level){
if(this.level >= level.leve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class Request {
Level level;
public Request(Level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Level getLevel(){
return level;
}
}
class Response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above(request.getLevel())){
response = this.response(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this.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合适的处理器-----");
}
}
return response;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handler;
}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public abstract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1);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1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3);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2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5);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1.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handler3);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4)));
}
}
代码中Level类是模拟判定条件;Request,Response分别对应请求和响应;抽象类Handler中主要进行条件的判断,这里模拟一个处理等级,只有处理类的处理等级高于Request的等级才能处理,否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在Client类中设置好链的前后执行关系,执行时将请求交给第一个处理类,这就是责任连模式,它完成的功能与前文中的if…else…语句是一样的。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与if…else…相比,他的耦合性要低一些,因为它把条件判定都分散到了各个处理类中,并且这些处理类的优先处理顺序可以随意设定。责任链模式也有缺点,这与if…else…语句的缺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找到正确的处理类之前,所有的判定条件都要被执行一遍,当责任链比较长时,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责任链模式的适用场景
就像开始的例子那样,假如使用if…else…语句来组织一个责任链时感到力不从心,代码看上去很糟糕时,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进行重构。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灵活版的if…else…语句,它就是将这些判定条件的语句放到了各个处理类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了,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比如设置处理类前后关系时,一定要特别仔细,搞对处理类前后逻辑的条件判断关系,并且注意不要在链中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讲述了android从系统图库中取图片的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在自己应用中,从系统图库中取图片,然后截取其中一部
- 本文为大家分享了Android中Drawable方法的详细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 BitmapDrawable相关方法:新建
- ArrayList中存放引用数据类型ArrayList中存放引用类型时,存放的是一个引用,因此在放入ArrayList之后再进行改动会影响到
- 一、常见场景1、ThreadLocal作为线程上下文副本,那么一种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用来方法隐式传参,通过提供的set()和get()两个
- 1. 日志的作用日志是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程序报错的时候,如果我们不看日志,是很难排查出错误的,除非你真的是很有经验.所以日志最主要的作用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Android实现QQ图片说说照片选择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效果展示布局文件布局是很简单的,一个GridV
- //activity的xml<?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qu
- 1、注解@PathVariable:将请求url中的占位符参数与控制器方法入参绑定起来(Rest风格请求)@RequestHeader:获取
- 实例如下所示:public class JsonExtrac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 前言由于刚写项目不久,在写 web 后台接口时,经常会对前端传入的参数进行一些规则校验,如果入参较少还好,一旦需要校验的参数比较多,那么使用
- 一、概述平衡二叉树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 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这个方案很好的
- 本文讲述了WinForm中实现拖拽效果的功能,即在WinForm中有一个Button,可以实现拖拽这个Button到目标位置后生成一个该控件
- 没有用Java写过程序,做为一个Java新手,在写第一个Hello,world程序之前,先在Ubuntu中搭建Java开发环境。一、JDK安
- 首先说明:如果没有进入调试模式的话,默认的调试窗口如下: 开始前的准备: 新建控制台程序DebugWindowDemo:修改Program.
- 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定义:两个或多个已知数列的子序列集合中最长的就是最长公共子序列。其实说
- 在新版的AndroidStudio3.6 中,在项目的包下新建 activity 时,一般会同时生成对应的java和xml文件,例如新建 M
- 面试官经常喜欢问Spring中的bean是不是线程安全的这个问题用来考察对Spring 中Bean作用域的理解,先说结论,Spr
- QueryWrapper实现MybatisPlus多表关联查询1.dao层接口使用Select注解写SQL重点:@Param("e
- 如果我们在Intellij Idea中开发好程序,需要部署到远程SSH服务器运行,我们可以使用某些SSH软件的rz功能,也可以使用专用的FT
- 1.概述在本教程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Spring Security OAuth和Spring Boot实现SSO - 单点登录。我们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