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之JNA中的Memory和Pointer的使用方法
作者:程序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2-10-25 14:18:35
简介
我们知道在native的代码中有很多指针,这些指针在JNA中被映射成为Pointer。除了Pointer之外,JNA还提供了更加强大的Memory类,本文将会一起探讨JNA中的Pointer
和Memory
的使用。
Pointer
Pointer是JNA中引入的类,用来表示native方法中的指针。大家回想一下native方法中的指针到底是什么呢?
native方法中的指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就是真正对象的内存地址。所以在Pointer中定义了一个peer属性,用来存储真正对象的内存地址:
protected long peer;
实时上,Pointer的构造函数就需要传入这个peer参数:
public Pointer(long peer) {
this.peer = peer;
}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从Pointer中取出一个真正的对象,这里以byte数组为例:
public void read(long offset,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
Native.read(this, this.peer, offset, buf, index, length);
}
实际上这个方法调用了Native.read方法,我们继续看一下这个read方法:
static native void read(Pointer pointer, long baseaddr, long offset,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可以看到它是一个真正的native方法,用来读取一个指针对象。
除了Byte数组之外,Pointer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读取方法。
又读取就有写入,我们再看下Pointer是怎么写入数据的:
public void write(long offset,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
Native.write(this, this.peer, offset, buf, index, length);
}
同样的,还是调用 Native.write
方法来写入数据。
这里Native.write方法也是一个native方法:
static native void write(Pointer pointer, long baseaddr, long offset,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Pointer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类型数据的写入方法。
当然还有更加直接的get*方法:
public byte getByte(long offset) {
return Native.getByte(this, this.peer, offset);
}
特殊的Pointer:Opaque
在Pointer中,还有两个createConstant方法,用来创建不可读也不可写的Pointer:
public static final Pointer createConstant(long peer) {
return new Opaque(peer);
}
public static final Pointer createConstant(int peer) {
return new Opaque((long)peer & 0xFFFFFFFF);
}
实际上返回的而是Opaque类,这个类继承自Pointer,但是它里面的所有read或者write方法,都会抛出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Opaque extends Pointer {
private Opaque(long peer) { super(peer); }
@Override
public Pointer share(long offset, long siz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MSG);
}
Memory
Pointer是基本的指针映射,如果对于通过使用native的malloc方法分配的内存空间而言,除了Pointer指针的开始位置之外,我们还需要知道分配的空间大小。所以一个简单的Pointer是不够用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使用Memory。
Memory是一种特殊的Pointer, 它保存了分配出来的空间大小。
我们来看一下Memory的定义和它里面包含的属性:
public class Memory extends Pointer {
...
private static ReferenceQueue<Memory>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Memory>();
private static LinkedReference HEAD; // the head of the doubly linked list used for instance tracking
private static final WeakMemoryHolder buffers = new WeakMemoryHolder();
private final LinkedReference reference; // used to track the instance
protected long size; // Size of the malloc'ed space
...
}
Memory里面定义了5个数据,我们接下来一一进行介绍。
首先是最为重要的size,size表示的是Memory中内存空间的大小,我们来看下Memory的构造函数:
public Memory(long size) {
this.size = size;
if (siz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Allocation size must be greater than zero");
}
peer = malloc(size);
if (peer == 0)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Cannot allocate " + size + " bytes");
reference = LinkedReference.track(this);
}
可以看到Memory类型的数据需要传入一个size参数,表示Memory占用的空间大小。当然,这个size必须要大于0.
然后调用native方法的malloc方法来分配一个内存空间,返回的peer保存的是内存空间的开始地址。如果peer==0,表示分配失败。
如果分配成功,则将当前Memory保存到LinkedReference中,用来跟踪当前的位置。
我们可以看到Memory中有两个LinkedReference,一个是HEAD,一个是reference。
LinkedReference
本身是一个WeakReference
,weekReference引用的对象只要垃圾回收执行,就会被回收,而不管是否内存不足。
private static class LinkedReference extends WeakReference<Memory>
我们看一下LinkedReference的构造函数:
private LinkedReference(Memory referent) {
super(referent, QUEUE);
}
这个QUEUE是ReferenceQueue,表示的是GC待回收的对象列表。
我们看到Memory的构造函数除了设置size之外,还调用了:
reference = LinkedReference.track(this);
仔细看LinkedReference.track方法:
static LinkedReference track(Memory instance) {
// use a different lock here to allow the finialzier to unlink elements too
synchronized (QUEUE) {
LinkedReference stale;
// handle stale references here to avoid GC overheating when memory is limited
while ((stale = (LinkedReference) QUEUE.poll()) != null) {
stale.unlink();
}
}
// keep object allocation outside the syncronized block
LinkedReference entry = new LinkedReference(instance);
synchronized (LinkedReference.class) {
if (HEAD != null) {
entry.next = HEAD;
HEAD = HEAD.prev = entry;
} else {
HEAD = entry;
}
}
return entry;
}
这个方法的意思是首先从QUEUE中拿出那些准备被垃圾回收的Memory对象,然后将其从LinkedReference中unlink。 最后将新创建的对象加入到LinkedReference中。
因为Memory中的QUEUE和HEAD都是类变量,所以这个LinkedReference
保存的是JVM中所有的Memory对象。
最后Memory中也提供了对应的read和write方法,但是Memory中的方法和Pointer不同,Memory中的方法多了一个boundsCheck,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read(long bOff,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
boundsCheck(bOff, length * 1L);
super.read(bOff, buf, index, length);
}
public void write(long bOff, byte[] buf, int index, int length) {
boundsCheck(bOff, length * 1L);
super.write(bOff, buf, index, length);
}
为什么会有boundsCheck呢?这是因为Memory和Pointer不同,Memory中有一个size的属性,用来存储分配的内存大小。使用boundsCheck就是来判断访问的地址是否出界,用来保证程序的安全。
来源:https://blog.51cto.com/flydean/5212463


猜你喜欢
- 目录一、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1、赋值时的区别2、内存分配的区别3、来自继承结构的区别二、总结一、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NET的类型可以分
- 本文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将 C# 中的一些图像对象保存到 Oracle 中的 BLOB 字段中,这里我们并不想从零开始,而是使用我自己的框
- 启动Activity并传递参数Extra正常情况下启动Activity并且传递参数的代码:Intent intent = new Inten
- 相信大家一定都使用过手机QQ和微信之类的软件,当我们使用时不难发现其界面的切换不仅可以通过点击页标签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来实现的,耗子
- 本文实例讲述了C#针对xml文件转化Dictionary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下面是xml文件:<?xml
- 1、注解方式,在controller层通过initBinder注解实现@InitBinderpublic void initBinder(H
- 一、滑动验证码生成思路1、随机选择一张图片2、生成滑块起点位置(x, y)3、生成滑块轮廓4、抠出滑块5、将滑块部位去除颜色二、主要方法这里
- 首先使用一个用户提交界面作为举例(文本框,密码框,选择,下拉表单等),效果如下<!DOCTYPE html PUBLIC "
- 老规矩,先上图看效果。说明TextView的跑马灯效果也就是指当你只想让TextView单行显示,可是文本内容却又超过一行时,自动从左往右慢
-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下图,下面来一起看看吧。1、&和&&的区别2、switchswitch语句能否作用在byte,能
- 本文实例讲述了C#实现读取匿名对象属性值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通过new出匿名对象,可以直接调用该匿名对象的属性名,获取属
- 好久没有写文章了,下面把自己最近程序中用到的一个小小的导出文件的方法给在家分享一下,欢迎大家来排砖,谢谢~不说废话了,直接上代码:using
- 下面笔者说说自己对进制转换的分析:笔者认为,任何进制都可以直接转换到十进制,而十进制也可以相当容易的转换到其他进制,所以笔者在这里将十进制作
- 一、背景假如:黑客黑进了数据库,或者离职人员导出了数据,那么就可能导致这些敏感数据的泄漏。因此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二、解决
- 代码注释是架起程序设计者与程序阅读者之间的通信桥梁,最大限度的提高团队开发合作效率。也是程序代码可维护性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我们不是为写注释
- 导读导读 | 12月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技术圈是非常热闹的,chatGPT爆火,SpringBoot3.0发布等重磅陆消息续进入大家的视线,而本
- springboot项目启动的时候参数无效今天启动一个springboot项目发现启动的时候输入的参数都是不能生效,但是yaml文件的配置却
- @Transactional跟@DS动态数据源注解冲突背景前阵子写一个项目时,有个需求是要往3个库,3个表里插入数据,在同一个方法里,公司是
- Java NIO(New IO)是Java 1.4版本中引入的一套全新的IO处理机制,与之前的传统IO相比,NIO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注:由于工作需要, 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打印机的相关内容, 凑巧, 通过找了很多资料和帮助后, 也顺利的解决了打印标签的问题(标签的表面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