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堆排序及其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9 00:16:09
记得在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一味的想用代码实现算法,重视的是写出来的代码有一个正确的输入,然后有一个正确的输出,那么就很满足了。从网上看了许多的代码,看了之后貌似懂了,自己写完之后也正确了,但是不久之后就忘了,因为大脑在回忆的时候,只依稀记得代码中的部分,那么的模糊,根本不能再次写出正确的代码,也许在第一次写的时候是因为参考了别人的代码,看过之后大脑可以进行短暂的高清晰记忆,于是欺骗了我,以为自己写出来的,满足了成就感。可是代码是计算机识别的,而我们更喜欢文字,图像。所以我们在学习算法的时候要注重算法的原理以及算法的分析,用文字,图像表达出来,然后当需要用的时候再将文字转换为代码。记忆分为三个步骤:编码,存储和检索,就以学习为例,先理解知识,再归纳知识,最后巩固知识,为了以后的应用而方便检索知识。
堆排序过程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既然是堆排序,自然需要先建立一个堆,而建堆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堆,使二叉树满足堆的定义(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调堆的过程应该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假设有数组A = {1, 3, 4, 5, 7, 2, 6, 8, 0}。那么调堆的过程如下图,数组下标从0开始,A[3] = 5开始。分别与左孩子和右孩子比较大小,如果A[3]最大,则不用调整,否则和孩子中的值最大的一个交换位置,在图1中是A[7] > A[3] > A[8],所以A[3]与A[7]对换,从图1.1转到图1.2。
所以建堆的过程就是
for ( i = headLen/2; i >= 0; i++)
do AdjustHeap(A, heapLen, i)
建堆完成之后,堆如图1.7是个大根堆。将A[0] = 8 与 A[heapLen-1]交换,然后heapLen减一,如图2.1,然后AdjustHeap(A, heapLen-1, 0),如图2.2。如此交换堆的第一个元
素和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堆的大小heapLen减一,对堆的大小为heapLen的堆进行调堆,如此循环,直到heapLen == 1时停止,最后得出结果如图3。
/*
输入:数组A,堆的长度hLen,以及需要调整的节点i
功能:调堆
*/
void AdjustHeap(int A[], int hLen, int i)
{
int left = LeftChild(i); //节点i的左孩子
int right = RightChild(i); //节点i的右孩子节点
int largest = i;
int temp;
while(left < hLen || right < hLen)
{
if (left < hLen && A[largest] < A[left])
{
largest = left;
}
if (right < hLen && A[largest] < A[right])
{
largest = right;
}
if (i != largest) //如果最大值不是父节点
{
temp = A[largest]; //交换父节点和和拥有最大值的子节点交换
A[largest] = A[i];
A[i] = temp;
i = largest; //新的父节点,以备迭代调堆
left = LeftChild(i); //新的子节点
right = RightChild(i);
}
else
{
break;
}
}
}
/*
输入:数组A,堆的大小hLen
功能:建堆
*/
void BuildHeap(int A[], int hLen)
{
int i;
int begin = hLen/2 - 1; //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for (i = begin; i >= 0; i--)
{
AdjustHeap(A, hLen, i);
}
}
/*
输入:数组A,待排序数组的大小aLen
功能:堆排序
*/
void HeapSort(int A[], int aLen)
{
int hLen = aLen;
int temp;
BuildHeap(A, hLen); //建堆
while (hLen > 1)
{
temp = A[hLen-1]; //交换堆的第一个元素和堆的最后一个元素
A[hLen-1] = A[0];
A[0] = temp;
hLen--; //堆的大小减一
AdjustHeap(A, hLen, 0); //调堆
}
}
性能分析
•调堆:上面已经分析了,调堆的运行时间为O(h)。
•建堆:每一层最多的节点个数为n1 = ceil(n/(2^(h+1))),
因此,建堆的运行时间是O(n)。
•循环调堆(代码67-74),因为需要调堆的是堆顶元素,所以运行时间是O(h) = O(floor(logn))。所以循环调堆的运行时间为O(nlogn)。
总运行时间T(n) = O(nlogn) + O(n) = O(nlogn)。对于堆排序的最好情况与最坏情况的运行时间,因为最坏与最好的输入都只是影响建堆的运行时间O(1)或者O(n),而在总体时间中占重要比例的是循环调堆的过程,即O(nlogn) + O(1) =O(nlogn) + O(n) = O(nlogn)。因此最好或者最坏情况下,堆排序的运行时间都是O(nlogn)。而且堆排序还是原地算法(in-place algorithm)。


猜你喜欢
- 引言: 最近公司在做一个教育培训学习及在线考试的项目,本人主要从事网络课程模块,主要做课程分类,课程,课件的创建及
- 一、tomcat内存设置问题 收藏 在使用Java程序从数据库中查询大量的数据或是应用服务器(如tomcat、jboss,weblogic)
- spring mvc中的@PathVariable是用来获得请求url中的动态参数的,十分方便,复习下: @Controller publ
- mybatis insert foreach循环插入@Insert("<script>" +
- 目录前言asyncawait从以往知识推导创建异步任务创建异步任务并返回Task异步改同步说说 await Task说说 async Tas
- 开发环境:jdk版本:JDK8maven版本:maven-3.5.2开发工具:Itellij IDEA 2017.1前提条件:已安装以上软件
- 在java项目开发过程中,使用properties文件作为配置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如系统配置信息,文件上传配置信息等等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
- 背景笔者使用 Spring Security 5.8 时,发现网上很多教程所教的 Spring Security 配置类 SecurityC
- 一、背景即使我电脑安装的JDK版本是8,然而在idea运行中常常提示xxjdk1.5已过时之类的,why?明明是我装的JDK8啊二、解决鼠标
- 杨辉三角的规律:1.每行的数据个数和在第几行一样。2.每行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1.3.每行除了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 其他数据的值等于
- 一、介绍Mesh类:通过脚本创建或是获取网格的类,网格包含多个顶点和三角形数组。顶点信息包含坐标和所在面的法线。unity中3D的世界的所有
- 前言aop面向切面编程,是编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SpringBoot切面Aop的使用和案例什么是aopAOP(Aspec
- #define只加一个参数 的解释<stdio.h> 里有:#ifndef __STDIO_H #define &n
- 准备工作:impor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import java.util.Calendar;impor
- File类概述File类能新建、删除、重命名文件和目录,但不能访问文件内容本身,如果需要访问文件内容本身,则需要使用后续的输入/输出流。要在
- Android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上下拉刷新,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功能,Android的v4包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原生的下拉刷新控件--Swipe
- 一、闭包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人都对闭包过进行了定义,这里收集了一些。# 是引用了自由变量的函数。这个函数通常被定义在另一个外部函数中,并且引
- 排序二叉树概念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又称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亦称二叉搜索树。是数据
- 通常,我们会被要求实现类似支付宝首页的特效:随着界面的滑动,标题栏的背景透明度渐变。在实际开发中,常见的滑动有列表RecyclerView(
- 作为Android开发者,工作中少不了要反编译别人的apk,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到更多,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今天就来总结一下Andr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