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ArrayList的工作原理详解
作者:躲在魚缸里的徐小波 发布时间:2021-12-18 08:01:45
标签:java,arraylist
1.ArrayList
以数组实现。节约空间,但数组有容量限制。超出限制时会增加50%容量,用System.arraycopy()复制到新的数组。因此最好能给出数组大小的预估值。默认第一次插入元素时创建大小为10的数组。按数组下标访问元素-get(i)、set(i,e)的性能很高,这是数组的基本优势。如果按下标插入元素、删除元素-add(i,e)、remove(i)、remove(e),则要用System.arraycopy()来复制移动部分受影响的元素,性能就变差了。越是前面的元素,修改时要移动的元素越多。直接在数组末尾加入元素-常用的add(e),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则无影响。
ArrayList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自动扩容。
2.构造方法
ArrayList提供了三个构造方法: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指定容量
ArrayList():构造一个默认容量为10的ArrayList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构造一个指定Collection的ArrayList
3.add
// 添加指定元素到list末尾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检查是否需要扩容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 赋值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if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比较默认的容量10和传入的容量,返回大点的数
minCapacity = Math.max(DEFAULT_CAPACITY, minCapacity);
}
//扩容
ensureExplicitCapacity(minCapacity);
}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记录修改次数
modCount++;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 记录当前list的容量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扩展为原来的1.5倍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 如果扩展1.5倍还不能满足,直接扩展为需求值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也就是说,当增加数据的时候,如果ArrayList的大小已经不满足需求时,那么数组大小就会变为原来的1.5倍,之后就是把老的数据拷贝新的数组里面。例如我创建的list的容量时10,当我们已经添加了10个元素的之后,再添加就会进行自动扩容到15。
get,set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rangeCheck(index);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return oldValue;
}
get()和set()就比较简单了,进行范围检查后就可以进行对应的操作了。由于ArrayList是动态数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下标来获取ArrayList中的元素,而且速度还比较快,故ArrayList长于随机访问。
remove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clear to let GC do its work
return oldValue;
}
remove()首先进行范围检查,然后计算移动的开始位置,如果大于0的话就进行移动并返回旧值
来源:http://www.cnblogs.com/lebo0425/p/6504658.html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Android实现画板的具体代码,采用的技术是双缓冲技术,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双缓冲技术的概念所谓的双缓冲技术其
- java中字符串转整数及MyAtoi方法的实现 该题虽然和我们正常使
- 传播行为定义关于客户端和被调用方法的事务边界。Spring定义了7种截然不同的传播行为。1,PROPAGATION_MANDATORY,表示
- mybatis-plus 3.0.1 枚举返回为null解决办法2020-11-02 14:28:48今天再次回到代码里无意间看到,原来和m
- Android ListView的优化,在做Android项目的时候,在用到ListView 界面及数据显示,这个时候如果资源过大,对项目来
- 之前我们有介绍通过Spring Boot Admin来检测服务的上下线,然后进行通知功能。https://www.jb51.net/arti
- 如有错误,望指正;SpringBoot可以有三种方式定义初始化器,来为容器中增加自定义的对象,具体如下:1、定义在spring.factor
- 之前写了一个WPF的圆形环绕的Loading动画,现在写一个Winform的圆形环绕的Loading动画。1.新建Winform项目,添加一
- 自定义View,1. 自定义一个Runnable线程TouchEventCountThread , 用来统计500ms内的点击次
- 先上结论:不要直接用double变量作为构造BigDecimal的参数。线上有这么一段Java代码逻辑:1,接口传来一个JSON串,里面有个
- 一、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方法的重要原则,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数据)结合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并尽可能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就是把不想告诉或
- 测试APP时出现以下错误信息:Intel HAXM is required to run this AVD.Your CPU does no
- 介绍POI提供API给Java程序对Microsoft Office格式档案读和写的功能。POI可以操作的文档格式有excel,word,p
- 在任何的生产环境中我们都不可逃避并发这个问题,多线程作为并发问题的技术支持让我们不得不去了解。这一块知识就像一个大蛋糕一样等着我们去分享,抱
-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抽象类和抽象方法定义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一、Java抽象类参考资料:Java抽象类 详解1、抽象类
- 1. 阐述对于Java中Map的遍历方式,很多文章都推荐使用entrySet,认为其比keySet的效率高很多。理由是:entrySet方法
- 背景知识Fluent Interface是一种通过连续的方法调用以完成特定逻辑处理的API实现方式,在代码中引入Fluent Interfa
- 对变量延迟初始化Kotlin语言有许多特性,包括变量不可变,变量不可为空,等等。这些特性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程序安全而设计的,但是有些时候这
- 稍微深入了解过Android的开发者都知道,Android中每个APP的中的所有组件的生命周期状态都是由ActivityManagerSer
- 集合嵌套查询和集合嵌套结果的区别嵌套查询是多条sql语句分开写并配置,嵌套结果是一条sql语句关联查询并配置,实质效果是一样的。嵌套语句的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