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Python 装饰器执行顺序迷思
作者:Nisen 发布时间:2023-12-30 23:55:23
探究多个装饰器执行顺序
装饰器是Python用于封装函数或代码的工具,网上可以搜到很多文章可以学习,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多个装饰器执行顺序的一个迷思。
疑问
大部分涉及多个装饰器装饰的函数调用顺序时都会说明它们是自上而下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def decorator_a(func):
print 'Get in decorator_a'
def inner_a(*args, **kwargs):
print 'Get in inner_a'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inner_a
def decorator_b(func):
print 'Get in decorator_b'
def inner_b(*args, **kwargs):
print 'Get in inner_b'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inner_b
@decorator_b
@decorator_a
def f(x):
print 'Get in f'
return x * 2
f(1)
上面代码先定义里两个函数: decotator_a, decotator_b, 这两个函数实现的功能是,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然后返回创建的另一个函数,在这个创建的函数里调用接收的函数(文字比代码绕人)。最后定义的函数 f 采用上面定义的 decotator_a, decotator_b 作为装饰函数。在当我们以1为参数调用装饰后的函数 f 后, decotator_a, decotator_b 的顺序是什么呢(这里为了表示函数执行的先后顺序,采用打印输出的方式来查看函数的执行顺序)?
如果不假思索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来判断地话,先执行 decorator_a 再执行 decorator_b , 那么会先输出 Get in decotator_a, Get in inner_a 再输出 Get in decotator_b , Get in inner_b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运行的结果如下:
Get in decorator_a
Get in decorator_b
Get in inner_b
Get in inner_a
Get in f
函数和函数调用的区别
为什么是先执行 inner_b 再执行 inner_a 呢?为了彻底看清上面的问题,得先分清两个概念:函数和函数调用。上面的例子中 f 称之为函数, f(1) 称之为函数调用,后者是对前者传入参数进行求值的结果。在Python中函数也是一个对象,所以 f 是指代一个函数对象,它的值是函数本身, f(1) 是对函数的调用,它的值是调用的结果,这里的定义下 f(1) 的值2。同样地,拿上面的 decorator_a 函数来说,它返回的是个函数对象 inner_a ,这个函数对象是它内部定义的。在 inner_a 里调用了函数 func ,将 func 的调用结果作为值返回。
装饰器函数在被装饰函数定义好后立即执行
其次得理清的一个问题是,当装饰器装饰一个函数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简化我们的例子,假设是下面这样的:
def decorator_a(func):
print 'Get in decorator_a'
def inner_a(*args, **kwargs):
print 'Get in inner_a'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inner_a
@decorator_a
def f(x):
print 'Get in f'
return x * 2
正如很多介绍装饰器的文章里所说:
@decorator_a
def f(x):
print 'Get in f'
return x * 2
# 相当于
def f(x):
print 'Get in f'
return x * 2
f = decorator_a(f)
所以,当解释器执行这段代码时, decorator_a 已经调用了,它以函数 f 作为参数, 返回它内部生成的一个函数,所以此后 f 指代的是 decorater_a 里面返回的 inner_a 。所以当以后调用 f 时,实际上相当于调用 inner_a ,传给 f 的参数会传给 inner_a , 在调用 inner_a 时会把接收到的参数传给 inner_a 里的 func 即 f ,最后返回的是 f 调用的值,所以在最外面看起来就像直接再调用 f 一样。
疑问的解释
当理清上面两方面概念时,就可以清楚地看清最原始的例子中发生了什么。
当解释器执行下面这段代码时,实际上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已经依次调用了 decorator_a 和 decorator_b ,这是会输出对应的 Get in decorator_a 和 Get in decorator_b 。 这时候 f 已经相当于 decorator_b 里的 inner_b 。但因为 f 并没有被调用,所以 inner_b 并没有调用,依次类推 inner_b 内部的 inner_a 也没有调用,所以 Get in inner_a 和 Get in inner_b 也不会被输出。
@decorator_b
@decorator_a
def f(x):
print 'Get in f'
return x * 2
然后最后一行当我们对 f 传入参数1进行调用时, inner_b 被调用了,它会先打印 Get in inner_b ,然后在 inner_b 内部调用了 inner_a 所以会再打印 Get in inner_a, 然后再 inner_a 内部调用的原来的 f, 并且将结果作为最终的返回。这时候你该知道为什么输出结果会是那样,以及对装饰器执行顺序实际发生了什么有一定了解了吧。
当我们在上面的例子最后一行 f 的调用去掉,放到repl里演示,也能很自然地看出顺序问题:
➜ test git:(master) ✗ python
Python 2.7.11 (default, Jan 22 2016, 08:29:18)
[GCC 4.2.1 Compatible Apple LLVM 7.0.2 (clang-700.1.81)] on darwin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import test13
Get in decorator_a
Get in decorator_b
>>> test13.f(1)
Get in inner_b
Get in inner_a
Get in f
2
>>> test13.f(2)
Get in inner_b
Get in inner_a
Get in f
4
>>>
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当我们采用上面的方式写了两个装饰方法比如先验证有没有登录 @login_required , 再验证权限够不够时 @permision_allowed 时,我们采用下面的顺序来装饰函数:
@login_required
@permision_allowed
def f()
# Do something
return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7837364


猜你喜欢
- 列表是什么?列表由一系列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你可以创建包含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数字0~9、所有家庭成员姓名的列表等等,也可以将任何东西放
- 前言最近公司服务器到期,需要进行数据迁移,而数据库属于多而繁琐,通过图形化界面一个一个备份所需时间成本很大,所以想着写一个sql脚本来执行。
- 前言本文的github仓库地址为: 替换照片人物背景项目(模型文件过大,不在仓库中)由于模型文件过大,没放在仓库中,本文下面有模型下载地址。
- 这个符合设计标准的三 级向上弹出菜单,纯css代码控制,没有使用javascript脚本,绿色环保,呵呵。兼容性应该更好。截图:<!D
- 在python中,可以把for循环写在一行,生成一个新的列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体会一下。1.简单的for...[if].
- 所谓贪婪匹配就是匹配重复字符是尽可能多的匹配,比如:"aaaaa".match(/a+/); //["aaaa
- 我正在从0到1打造一个开源的接口测试平台, 也在编写一套与之对应的完整教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1、定时任务定时任务,顾名思义: 定时执行的任
- request post 列表的方法今天拿着已经写好的服务接口, 尝试传送一些列表, 发现传送的结果跟实际传送的数据并不一致,然后又开始了漫
- 使用Python内置函数:bin()、oct()、int()、hex()可实现进制转换。 先看Python官方文档中对这几个内置函数的描述:
- 因为最近要经常转换数据集进行实验,因此记录一下。1、视频转图片即为将视频解析为一帧一帧的图片:import cv2vc=cv2.VideoC
- 如下所示:def resize(src, dsize, dst=None, fx=None, fy=None, interpolation=
- 1.数据库约束约束是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一种校验数据合法性的机制. 1.1 约束类型约束类型说明示例null使用not null 指
- 当要处理批量图片,且每张图片都要进行显示时,用plt.imshow() plt.show()会出现内存泄漏, 管理器中看到其中一个pytho
- 最常用的数值类型是int,但是它未必是最佳选择。bigint,smallint,tinyint可以应用在特殊场合。他们的特性如下表所示:Da
- 在本项目中,将会用Keras来搭建一个稍微复杂的CNN模型来破解以上的验证码。验证码如下: 利用Keras可以快速方便地搭建CNN
- 先以一个大牛的一段关于Python Metapgramming的著名的话来做开头:Metaclasses are deeper magic
- 有很多对于PHP的抱怨,甚至这些抱怨也出自很多聪明的人。当Jeff Atwood写下对于PHP的另一篇抱怨文章之后,我思考了下PHP的好的方
- 前2种方法主要用到了列表解析,性能稍差,而最后一种使用的时候生成器表达式,相比列表解析,更省内存列表解析和生成器表达式很相似:列表解析[ex
- 首先,我想说下写代码的一些习惯,第一,任何可配置的参数或变量都要写到一个config文件中。第二,代码中一定要有日志记录和完善的报错并记录报
- 我的Python环境:3.7在Python类里声明一个装饰器,并在这个类里调用这个装饰器。代码如下:class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