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python中的关键字“with”与上下文管理器
作者:FOOFISH 发布时间:2022-10-26 18:05:02
前言
如果你有阅读源码的习惯,可能会看到一些优秀的代码经常出现带有 “with” 关键字的语句,它通常用在什么场景呢?今天就来说说 with 和 上下文管理器。
对于系统资源如文件、数据库连接、socket 而言,应用程序打开这些资源并执行完业务逻辑之后,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关闭(断开)该资源。
比如 Python 程序打开一个文件,往文件中写内容,写完之后,就要关闭该文件,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极端情况下会出现 "Too many open files" 的错误,因为系统允许你打开的最大文件数量是有限的。
同样,对于数据库,如果连接数过多而没有及时关闭的话,就可能会出现 "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Too many connections",因为数据库连接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制的被创建。
来看看如何正确关闭一个文件。
普通版:
def m1():
f = open("output.txt", "w")
f.write("python之禅")
f.close()
这样写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如果在调用 write 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进而导致后续代码无法继续执行,close 方法无法被正常调用,因此资源就会一直被该程序占用者释放。那么该如何改进代码呢?
进阶版:
def m2():
f = open("output.txt", "w")
try:
f.write("python之禅")
except IOError:
print("oops error")
finally:
f.close()
改良版本的程序是对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处进行 try 捕获,使用 try/finally 语句,该语句表示如果在 try 代码块中程序出现了异常,后续代码就不再执行,而直接跳转到 except 代码块。而无论如何,finally 块的代码最终都会被执行。因此,只要把 close 放在 finally 代码中,文件就一定会关闭。
高级版:
def m3():
with open("output.txt", "w") as f:
f.write("Python之禅")
一种更加简洁、优雅的方式就是用 with 关键字。open 方法的返回值赋值给变量 f,当离开 with 代码块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调用 f.close()
方法, with 的作用和使用 try/finally 语句是一样的。那么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在讲 with 的原理前要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
上下文管理器
任何实现了 __enter__()
和 __exit__()
方法的对象都可称之为上下文管理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可以使用 with 关键字。显然,文件(file)对象也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
那么文件对象是如何实现这两个方法的呢?我们可以模拟实现一个自己的文件类,让该类实现 __enter__()
和 __exit__()
方法。
class File():
def __init__(self, filename, mode):
self.filename = filename
self.mode = mode
def __enter__(self):
print("entering")
self.f = open(self.filename, self.mode)
return self.f
def __exit__(self, *args):
print("will exit")
self.f.close()
__enter__()
方法返回资源对象,这里就是你将要打开的那个文件对象, __exit__()
方法处理一些清除工作。
因为 File 类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现在就可以使用 with 语句了。
with File('out.txt', 'w') as f:
print("writing")
f.write('hello, python')
这样,你就无需显示地调用 close 方法了,由系统自动去调用,哪怕中间遇到异常 close 方法也会被调用。
contextlib
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的装饰器,更进一步简化了上下文管理器的实现方式。通过 yield 将函数分割成两部分,yield 之前的语句在 __enter__
方法中执行,yield 之后的语句在 __exit__
方法中执行。紧跟在 yield 后面的值是函数的返回值。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my_open(path, mode):
f = open(path, mode)
yield f
f.close()
调用
with my_open('out.txt', 'w') as f:
f.write("hello , the simplest context manager")
总结
Python 提供了 with 语法用于简化资源操作的后续清除操作,是 try/finally 的替代方法,实现原理建立在上下文管理器之上。此外,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装饰器,更进一步简化上下管理器的实现方式。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脚本之家的支持。
来源:https://foofish.net/with-and-context-manager.html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讲述了Vue常用传值方式、父传子、子传父及非父子。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父组件向子组件传值是利用props子组件中的注意事
-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大致是这样子的:每条数据中的四个数据分别是 当前节点名称,节点描述(指代一些需要的节点属性),源节点(即最顶层节点),父节点
- what's the math 模块Python math 模块提供了许多对浮点数的数学运算函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函数一般是对平台
- 前言SQL SERVER 2012中新增了IIF函数,这个函数在VB或是ACCESS中是存在的。感兴趣的朋友们下面来一起学习学习吧。格式如下
- 我们经常会用到表格数据,在做表格的时候,一般都喜欢隔行变色,使表格表现数据的时候非常的清晰。如图,我设计的一个表格表现的样式:在网上找到一个
- 然后我们在Interactive Python prompt中测试了一下:>>> import subprocess &n
- 在python中我们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那么对相关的程序进行测试,就显得很重要了。本篇要讲的是unittest框架,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一些测试
- MERGE 存储引擎把一组 MyISAM 数据表当做一个逻辑单元来对待,让我们可以同时对他们进行查询。构成一个 MERGE 数据表结构的各成
- 事件流浏览器中的事件流意味着页面上可有不仅一个,甚至多个元素响应同一个事件。而这一个或多个元素响应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各个浏览器(主要针对I
- 先举个例子,以前负责教育培训类网站的时候,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项目,需求方希望做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新手入门频道,页面要炫,最好是flash,用户
- 1、 string的定义Golang中的string的定义在reflect包下的value.go中,定义如下:StringHeader 是字
- 什么是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trick,注意力机制的实现方式有许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 意力机制是深度学习常用的一个小技巧,它
- 一、Pandas如何对Categorical类型字段数据统计实战场景:对Categorical类型字段数据统计,Categorical类型是
- 前言最近我在公司优化过几个慢查询接口的性能,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我们使用的数据库是Mysql8,
- 前言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Django中CBV和FBV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一、&n
- 1. 图像缩放1.2. 使用命令import cv2# 缩放def resize(img, k, inter):
-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版微信小店接口开发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首先 大家可以去下一份小店开发的 API接口 因为 下面所有的
- 引言在Python中但凡提到的赋值运算符其实讲的就是等号=,在编程语言中的等号含义再也不是数学中的1+1=2的这种等号,真实含义是将=右侧的
- 在网上游荡,看着别人的精彩主页难免心里痒痒的,但自己精心布置的家(个人主页),如果在不同的浏览器中呈现
- 说起 Python 强大的地方,你可能想到是它的优雅、简洁、开发速度快,社区活跃度高。但真正使得这门语言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