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网页设计>> 互联网产品交互事件分析(6)

互联网产品交互事件分析(6)

 来源:ued.taobao.com 发布时间:2009-10-06 15:23:00 

标签:交互事件,互联网,分析

总结

以上是我对互联网产品的交互事件所作的分类和分析,尽管现实产品的交互事件都很复杂,但基本是这几种事件的组合,如果我们能在基础的事件上作好交互设计,那把复杂的交互事件作好希望就会很大。

另外业内对一个产品的交互设计作得好不好,没有一个标准,通过以上分析,虽然我们依然无法制定出这一标准,但是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个交互设计是不是作得不好。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进步了。我希望各位同行都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好的交互设计应用在更多的产品,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个人的一些分析,难免有不足,希望大家补充和指正。(本文较长,无图,枯燥,理论,对能读到这里的朋友表示感谢)

补充

注一:

与宗羲讨论时,宗羲认为: “五感”应该是交互的“输入”(input),也就是通过人类的“五感”作为外界的信息进入大脑,而交互产生的感觉应该摘引《情感化设计》里所描速的三层来描述,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

宗羲的解释非常正确,但我这里说的五感是具体交互事件产生的感觉,是点到线来分析问题的(纵向),而情感化设计里所提到的三层结构是点到面来分析问题(横向)。个人感觉并不冲突。

注二:

与宗羲继续讨论时,宗羲认为:我个人觉得应该从输入和输出来区分。听觉交互事件,视觉交互事件是交互中的输入(对于人类来说,下同),即交互设备将信息反馈给人类的过程,键盘交互事件,鼠标交互事件是输出信息,即人类将反馈输出给交互设备。输入+输出就形成了“交互”。

输入和输出的区分方法是可行的,但用来归纳交互事件我觉得有不足的地方,文中有例子表明有些交互事件是直接到达反思层的,可能对交互设备根本没有输出任何信息。

所以虽然有了宗羲的提醒,本文还有留下一个遗憾,就是文章结构不够严谨。点到面的结构经过叠加,可以形成整体,而点到线的结构是不足的,如果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形成的整体是有缺陷的。

0
投稿

猜你喜欢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