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网页设计>> Web2.0视觉风格进化论 之二(4)

Web2.0视觉风格进化论 之二(4)

作者:Quester 来源:蓝色理想 发布时间:2007-11-03 20:10:00 

标签:Web2.0,视觉,视觉风格,设计

苹果风格是否就是web2.0风格?

为了不使有些人觉得枯燥,我决定把这个小节提到前面来讲。同时,我也正在改善我的“笔调”更Web2.0一些,希望大家不是正襟危坐的凝视这几行字,而是陷在沙发的一角用手机看小说的感觉。

苹果风格是否就是web2.0风格?这个话题好像会使人感到困惑:的确,那些该死的苹果设计师团队每天都在“Think Different”,难怪它们会跑在前面,因为它们会最快的找到“Good of Different”。不可否认,苹果确实创造并引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潮流。但是给我的感觉,自从1997年微软的“毒血”注入苹果之后,苹果的创造力就大不如前。(注:1997年8月6日,微软首次动用1.5亿美元购买苹果公司非投票股份)

撇开这些“政治经济学”不谈,我们还是从理念上分析一下苹果的行为:

①提高产品使用的愉悦感(不仅是舒适感),超越仅限于功能的满足。
②为了愉悦视觉触觉感官而不惜代价(严格规定所有产品表面不能有可见的螺丝钉,iMac的外壳铸模造价高出同类型产品30%,为研究透明塑料如何看起来不“低档”,显得“舒适,科技感”而将工业造型设计师蹲点到糖果厂看软糖生产过程。等等)
③追求自我“i”为中心,个性独特,尝试不同。
你可能读到这里会想起一个人:斯皮尔伯格。对,没错,就是他。1亿2千万美元拍《兄弟连》,没想过卖不卖得出去,但是他成功了。他持股的公司“梦工厂”,其中一个股东就是原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不过他们这种不计成本的玩法,不太符合市场经济,所以不幸的,“梦工厂”在2005年圣诞节前被派拉蒙公司以16亿美元收购,不玩了。

那么,说到这里,一些对于“Web2.0精神”比较熟悉的人就会发现差异。

① 人群不同:苹果的理念是创造独特,原本不是为了愉悦“大众”而是满足少数能欣赏之“小众”,若不是自iBook之后采取扩展低端市场的做法,估计现在iPod,iPhone是不可能轻易流于“民间”。然而,“Web2.0”是“大熔炉”,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几乎所有上网的人都是“受众”,是自娱自乐自作自受的“众乐乐”。从年龄跨度上讲“Web2.0”也要宽泛许多。

② 氛围不同:因为人群的关系,两者的感 * 彩和氛围就大相径庭了。苹果有一点“后雅皮”的影子,感觉象一个受过优良教育,会用科技来改善生活却有着顽皮不羁性格,享乐人生态度的大男孩。Web2.0就有点纽约皇后区的喧嚣或者说北京春节白云观逛庙会的感觉。人们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蜂拥而至,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嬉笑怒骂无拘无束。

③ 表现不同:因为上述的一些关系,导致视觉表现上,苹果的东东对于Web2.0就有些消化不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水晶按钮”,其为表现完美所花费的步骤,对于芸芸众生的Web2.0网站来讲,一是制作过于复杂,二是视觉表现浪费。一件裘皮大衣,配上骨质的扣会给人感觉很纯朴,配上银质的钮会给人感觉很高贵。但是问题不在于钮扣,而是在于你的网站是不是要弄成那件裘皮大衣。

好了,既然结论是:苹果风格 ≠ web2.0风格,那么关于为什么说“过于复杂,视觉表现浪费”的问题就留在以后的文章里面详细讲吧。

特别注意,文章中不少链接是去往 * ,如果不能访问,请使用代理设置

还是和以往一样,欢迎各位兄弟姐妹的发言,Web2.0!不要吝啬你们的声音!

0
投稿

猜你喜欢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