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Python编程>>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作者:ZHLee  发布时间:2021-09-06 03:34:27 

标签:Tensorflow,MNIST

要说2017年什么技术最火爆,无疑是google领衔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Tensorflow。本文简述一下深度学习的入门例子MNIST。

深度学习简单介绍

首先要简单区别几个概念: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几个词应该是出现的最为频繁的,但是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人工智能:人类通过直觉可以解决的问题,如: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计算机很难解决,而人工智能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

机器学习:如果一个任务可以在任务T上,随着经验E的增加,效果P也随之增加,那么就认为这个程序可以从经验中学习。

深度学习:其核心就是自动将简单的特征组合成更加复杂的特征,并用这些特征解决问题。

神经网络:最初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一般是指大脑神经元,触点,细胞等组成的网络,用于产生意识,帮助生物思考和行动,后来人工智能受神经网络的启发,发展出了人工神经网络。

来一张图就比较清楚了,如下图: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MNIST解析

MNIST是深度学习的经典入门demo,他是由6万张训练图片和1万张测试图片构成的,每张图片都是28*28大小(如下图),而且都是黑白色构成(这里的黑色是一个0-1的浮点数,黑色越深表示数值越靠近1),这些图片是采集的不同的人手写从0到9的数字。TensorFlow将这个数据集和相关操作封装到了库中,下面我们来一步步解读深度学习MNIST的过程。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上图就是4张MNIST图片。这些图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jpg或者jpg格式的图片,因.jpg或者jpg的图片格式,会带有很多干扰信息(如:数据块,图片头,图片尾,长度等等),这些图片会被处理成很简易的二维数组,如图: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可以看到,矩阵中有值的地方构成的图形,跟左边的图形很相似。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模型更简单清晰。特征更明显。

我们先看模型的代码以及如何训练模型:


mnist = input_data.read_data_sets(FLAGS.data_dir, one_hot=True)
# x是特征值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784])
# w表示每一个特征值(像素点)会影响结果的权重
W = tf.Variable(tf.zeros([784, 10]))
b = tf.Variable(tf.zeros([10]))
y = tf.matmul(x, W) + b
# 是图片实际对应的值
y_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10])<br>
cross_entropy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abels=y_, logits=y))
train_step = 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0.5).minimize(cross_entropy)
sess = tf.InteractiveSession()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run()
# mnist.train 训练数据
for _ in range(1000):
 batch_xs, batch_ys = mnist.train.next_batch(100)
 sess.run(train_step, feed_dict={x: batch_xs, y_: batch_ys})

#取得y得最大概率对应的数组索引来和y_的数组索引对比,如果索引相同,则表示预测正确
correct_prediction = tf.equal(tf.arg_max(y, 1), tf.arg_max(y_, 1))
accuracy = tf.reduce_mean(tf.cast(correct_prediction, tf.float32))

print(sess.run(accuracy, feed_dict={x: mnist.test.images,
                   y_: mnist.test.labels}))

首先第一行是获取MNIST的数据集,我们逐一解释一下:

x(图片的特征值):这里使用了一个28*28=784列的数据来表示一个图片的构成,也就是说,每一个点都是这个图片的一个特征,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因为每一个点都会对图片的样子和表达的含义有影响,只是影响的大小不同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将28*28的矩阵摊平成为一个1行784列的一维数组,我猜测可能是因为这样做会更加简单直观。

W(特征值对应的权重):这个值很重要,因为我们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特征,经过一系列训练,从而得出每一个特征对结果影响的权重,我们训练,就是为了得到这个最佳权重值。

b(偏置量):是为了去线性话(我不是太清楚为什么需要这个值)

y(预测的结果):单个样本被预测出来是哪个数字的概率,比如:有可能结果是[ 1.07476616 -4.54194021 2.98073649 -7.42985344 3.29253793 1.967506178.59438515 -6.65950203 1.68721473 -0.9658531 ],则分别表示是0,1,2,3,4,5,6,7,8,9的概率,然后会取一个最大值来作为本次预测的结果,对于这个数组来说,结果是6(8.59438515)

y_(真实结果):来自MNIST的训练集,每一个图片所对应的真实值,如果是6,则表示为:[0 0 0 0 0 1 0 0 0]

再下面两行代码是损失函数(交叉熵)和梯度下降算法,通过不断的调整权重和偏置量的值,来逐步减小根据计算的预测结果和提供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以达到训练模型的目的。

算法确定以后便可以开始训练模型了,如下:


for _ in range(1000):
 batch_xs, batch_ys = mnist.train.next_batch(100)
 sess.run(train_step, feed_dict={x: batch_xs, y_: batch_ys})

mnist.train.next_batch(100)是从训练集里一次提取100张图片数据来训练,然后循环1000次,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之后的两行代码都有注释,不再累述。我们看最后一行代码:


print(sess.run(accuracy, feed_dict={x: mnist.test.images,
                   y_: mnist.test.labels}))

mnist.test.images和mnist.test.labels是测试集,用来测试。accuracy是预测准确率。

当代码运行起来以后,我们发现,准确率大概在92%左右浮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图片让预测不准。则添加如下代码:


for i in range(0, len(mnist.test.images)):
result = sess.run(correct_prediction, feed_dict={x: np.array([mnist.test.images[i]]), y_: np.array([mnist.test.labels[i]])})
if not result:
 print('预测的值是:',sess.run(y, feed_dict={x: np.array([mnist.test.images[i]]), y_: np.array([mnist.test.labels[i]])}))
 print('实际的值是:',sess.run(y_,feed_dict={x: np.array([mnist.test.images[i]]), y_: np.array([mnist.test.labels[i]])}))
 one_pic_arr = np.reshape(mnist.test.images[i], (28, 28))
 pic_matrix = np.matrix(one_pic_arr, dtype="float")
 plt.imshow(pic_matrix)
 pylab.show()
 break

print(sess.run(accuracy, feed_dict={x: mnist.test.images,
                  y_: mnist.test.labels}))

for循环内指明一旦result为false,就表示出现了预测值和实际值不符合的图片,然后我们把值和图片分别打印出来看看:

预测的值是: [[ 1.82234347 -4.87242508 2.63052988 -6.56350136 2.73666072 2.30682945 8.59051228 -7.20512581 1.45552373 -0.90134078]]

对应的是数字6。
实际的值是: [[ 0. 0. 0. 0. 0. 1. 0. 0. 0. 0.]]

对应的是数字5。

我们再来看看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解析Tensorflow之MNIST的使用

的确像5又像6。

总体来说,只有92%的准确率,还是比较低的,后续会解析一下比较适合识别图片的卷积神经网络,准确率可以达到99%以上。

一些体会与感想

我本人是一名iOS开发,也是迎着人工智能的浪潮开始一路学习,我觉得人工智能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成为未来的一个热门学科。这一个多月的自学下来,我觉得最为困难的是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因为我完全没有AI方面的任何经验,而且工作年限太久,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早已还给老师,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反反复复不停犹豫,纠结到底要不要把时间花费在研究深度学习上面。但是后来一想,假如我不学AI的东西,若干年后,AI发展越发成熟,到时候想学也会难以跟上步伐,而且,让电脑学会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情,既然想学,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呢?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82889

https://hit-scir.gitbooks.io/neural-networks-and-deep-learning-zh_cn/content/chap1/c1s0.html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lizheng114/p/7439556.html

0
投稿

猜你喜欢

  • 前面已经了解了关于PL/SQL编程的基础,本文将结合一个案例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一. 案例介绍 某数据库有两张表,是关于某公司员工资料
  • 现在市场上的OA基本上可归结为两大阵营,即php阵营和java阵营。但对接触Oa不久的用户来说,看到的往往只是它们的表相,只是明显的价格差异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子类调用父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python和其他面向对象语言类似,每个类可以拥有
  • 在SQL Server开发问题中你可能会问到的十个问题:1、什么是常见的对表和字段的名字约束?2、有没有可能在不了解T-SQL的情况下编写存
  •   表单在网页中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功能。一个表单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表单标签:这里面包含了处理表单数据所用CGI程序的URL以及数
  • strIn 为 输入的Email地址字符串变量 返回为true或falsereturn Regex.IsMatch(strIn, @&quo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函数局部变量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当你在函数定义内声明变量的时候,它们与函数外具有相同名称的其
  • python实现阶乘-基础版本什么是阶乘呢?在数学运算中n!表示n的阶乘,用数学公式表示为:n!=1*2*3*....*(n-1)*n下面提
  • 一 web框架的本质及自定义web框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Web应用本质上就是一个socket服务端,而用户的浏览器就是一个socket
  • CSS网页布局开发中,会有很多小技巧,这里再扩展一下您所想要得到的知识,相信您会有很多收获!一、ul标签在Mozilla中默认是有paddi
  • 近段时间看了一些论坛上面关于分页的ASP程序依然有许多的关注者,但里面只有代码,没有详细的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总是得不到真正的掌握,此
  • PDOStatement::fetchAllPDOStatement::fetchAll — 返回一个包含结果集中所有行的数组(PHP 5
  • 本文实例讲解了php表单验证的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PHP表单处理welcome.html<html>
  • 铃铃铃…… 上课了老师在黑板写着这么一个标题 《Python: 你所不知道的星号 * 用法》同学A:    呃,星号不就
  • 蜗牛很慢。蜗牛快递会怎样?答案是:当然也会很慢。但是蜗牛尽了他的全力,为了它的兔子朋友,以生命在奔跑。每天都是24个小时,快的只是速度,却不
  •     新建图像文件后选Channels面板,新建Alpha1通道:输入文字;  &nbs
  • 前段时间在开发雨哲树网程序的时候,遇到需要转换地址中的参数,需要用到简单可逆运算的加密功能。在网上找了很多都不理想。因为我需要的这个可逆运算
  • 代码如下:<% FunctIon DownloadFIle(StrFIle) StrFIlename=StrFIle Response
  • 随着jQuery、Mootools、prototype等知名的JavaScript框架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强大,浏览器对最新版本CSS属性的支持
  • 我们都知道Django rest framework这个库,默认只支持批量查看,不支持批量更新(局部或整体)和批量删除。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