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作者:zhengzhb 发布时间:2022-01-14 12:27:47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 = new Vector<Observe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add(obs);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remove(obs);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
for(Observer o: obs){
o.updat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this.notifyObserver();
}
}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1()); //添加观察者1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2()); //添加观察者2
sub.doSomething();
}
}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猜你喜欢
- 目录1 CompletionService介绍2 CompletionService源码分析3 CompletionService实现任务4
- 本地仓库是指存在于我们本机的仓库,在我们加入依赖时候,首先会跑到我们的本地仓库去找,如果找不到则会跑到远程仓库中去找。对于依赖的包大家可以从
- 说起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大部分人都把这项技术当做Java语言的伴生产物。事实上,GC的历史远比Java久
- 本人一直使用的是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的,不过现在IDEA非常的受推崇,所以决定上手试一试。网上有很多旗舰版的文章,我没有仔细看,我这次
- 在Web应用系统开发中,文件上传和下载功能是非常常用的功能,今天来讲一下JavaWeb中的文件上传和下载功能的实现。1. 上传简单示例Jsp
-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什么是双向链表?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结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
- 介绍前面一章说了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中的refresh方法中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
- 原由移动开发中,随着项目不断的跌代,需求越来越复杂后。项目工程也越来越庞大。那么此时的分module的开发,则是必然的选择了。在最终的组件化
- JDBC Statement对象实例以下是利用以下三种查询以及打开和关闭说明的例子:boolean execute(String SQL)
- Android Studio是采用gradle来构建项目的,gradle是基于groovy语言的,如果只是用它构建普通Android项目的话
- 前言在我们的项目中,通常会把数据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比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但是关系型数据库对于并发的支持并
- 之前使用Retrofit都是将JSON串转化为POJO对象,针对不同的业务协议,定义相应的接口和参数列表。但是此种方式一般用在自己内部协议基
- 看如下代码#include "pch.h"#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
- 前言尽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IO流类,但我们可能也就只用到其中的几种组合。下面的例子可以作为典型的IO用法的基本参考。在这些示例中,异常处
- 布局管理器在java.awt 包中提供了5中常用的布局管理器,分别式FlowLayout(流式布局管理器)、BorderLayout(边界布
- 本文实例讲述了C#域名解析简单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
- 前言说实话,我在 * 工作的时候,就见过Gradle。但是当时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而且 * 工具组的工程师还将其和Android Stud
- 上篇随笔详细介绍了三种解析服务器端传过来的xml数据格式,而对于服务器端来说,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格式一般分为html、xml和json这三种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Android自定义View实现遥控器按钮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效果图:原理:onSizeChanged拿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AndAndroid实现网页图片浏览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基本功能:输入图片的url然后点击按钮加载出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