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函数的延迟调用(Deferred Code)详解
作者:孙琦Ray 发布时间:2024-02-19 13:16:19
先解释一下这篇Blog延期的原因,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全部内容,但是当我重新回顾实例三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存在认知不足的地方,于是为了准确表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重新编写了第三部分,导致延期。感谢持续关注本笔记更新的朋友,后期我将逐步通过3-5分钟视频方式为大家对笔记内容进行讲解,帮助更多的朋友能够快速掌握Go语言的基础。
本节将介绍Go语言函数和方法中的延迟调用,正如名称一样,这部分定义不会立即执行,一般会在函数返回前再被调用,我们通过下面的几个示例来了解一下延迟调用的使用场景。
基本功能
在以下这段代码中,我们操作一个文件,无论成功与否都需要关闭文件句柄。这里在三处不同的位置都调用了file.Close()方法,代码显得非常冗余。
func ReadWrite() bool {
file.Open("file")
// Do your thing
if failureX {
file.Close()
return false
}
if failureY {
file.Close()
return false
}
file.Close()
return true
}
我们利用延迟调用来优化代码。定义后的defer代码,会在return之前返回,让代码显得更加紧凑,且可读性变强,对上面的代码改造如下:
func ReadWrite() bool {
file.Open("filename")
// Define a defer code here
defer file.Close()
// Do your thing
if failureX {
return false
}
if failureY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示例一:延迟调用执行顺序
我们通过这个示例来看一下延迟调用与正常代码之间的执行顺序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TestDefer(x int) {
defer fmt.Println("Defer code called")
switch x {
case 1:
fmt.Println("Case 1 triggered!")
return
case 10:
fmt.Println("Case 10 triggered!")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Case default triggered!")
return
}
}
func main() {
TestDefer(100)
TestDefer(1)
TestDefer(10)
}
先简单分析一下代码逻辑:
首先定义了一个公共的TestDefer函数,这个函数接受一个整型的参数
函数体内定义了defer部分,会输出一句Defer code called
switch case会根据输入的整型参数,输出相应的trigger语句
按照上面对延迟调用的分析,每次满足case语句后,才会输出Defer code called
从输出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首次执行,default条件满足,Case default triggered先输出,再输出defer内容
第二次调用,1条件满足,最后输出defer内容
第三次调用,10条件满足,最后输出defer内容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很明显观察到,defer语句是在return之前执行
Case default triggered!
Defer code called
Case 1 triggered!
Defer code called
Case 10 triggered!
Defer code called
示例二:多defer使用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TestDefer(x int) {
defer fmt.Println("1st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defer fmt.Println("2nd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defer fmt.Println("3rd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switch x {
case 1:
fmt.Println("Case 1 triggered!")
return
case 10:
fmt.Println("Case 10 triggered!")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Case default triggered!")
return
}
}
func main() {
TestDefer(100)
}
仍然是相同的例子,但是在TestDefer中我们定义了三个defer输出,根据LIFO原则,输出的顺序是3rd->2nd->1st,根据最后的结果,也是逆向向上执行defer输出。
Case default triggered!
3rd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2nd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1st defined Defer code called
实例三:defer与局部变量、返回值的关系
就在整理这篇笔记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认知误区,主要是本节实例三中发现的,先来看一下英文的描述:
A defer statement pushes a function call onto a list. The list of saved calls is executed after the surrounding function returns. Defer is commonly used to simplify functions that perform various clean-up actions.
对于上面的这段话的理解:
defer定义的函数会被放入list中
存储的defer函数会在周边函数返回后执行
defer一般用于环境清理
原则一:defer函数的参数值,取决于defer函数调用时变量的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a() int {
i := 0
fmt.Printf("func i = %v\n", i)
defer fmt.Printf("defer i = %v\n", i)
i++
fmt.Printf("func i = %v\n", i)
defer fmt.Printf("defer after i++ = %v\n", i)
return i
}
func main() {
i := a()
fmt.Printf("main i = %v\n", i)
}
下面是代码执行输出,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在函数a中,定义了局部变量i
在函数执行过程中进行了自增操作i++
分别在i++前后,对i值进行了输出,也就是我们下面输出结果前两行,与预期一致
分别在i++前后,定义两个defer语句,都是用fmt输出i的值,输出的顺序与示例二的逻辑一致,先输出的是defer after,再输出defer
根据原则一,在defer after的输出中,由于i++完成自增,所以当时i的值已经变为了1,所以输出为1
同样是根据原则一,在defer的输出中,i并没有进行自增,所以在当时情况下,i的值仍然为0,所以输出为0
最后返回的i值为1,主函数中输出i的值为1
func i = 0
func i = 1
defer after i++ = 1
defer i = 0
main i = 1
原则二:defer可以读取或修改显示定义的返回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a() (i int) {
fmt.Printf("func initial i = %v\n", i)
defer func() {
fmt.Printf("defer func initial i++ = %v\n", i)
i++
fmt.Printf("defer func after i++ = %v\n", i)
}()
fmt.Printf("func before return i = %v\n", i)
return 10
}
func main() {
i := a()
fmt.Printf("main i = %v\n", i)
}
虽然在a()函数内,显示的返回了10,但是main函数中得到的结果是defer函数自增后的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代码:
在a函数定义时,我们显示的定义了返回变量i和类型int
在刚刚进入函数时,i的初始化值位0,返回前也是0
在最后的return时,直接返回了10
接着我们再来看defer函数执行情况,刚刚进入defer函数时,返回值i得到的值正是刚才返回的10
而在自增后,i的值变成了11
最后我们在主函数中,获得的返回值也是11,印证了我们原则中的defer函数对于返回值的读取和修改
func initial i = 0
func before return i = 0
defer func initial i++ = 10
defer func after i++ = 11
main i = 11
来源:https://blog.csdn.net/xiaoquqi/article/details/125729681


猜你喜欢
- 假设前提:每天晚上10点到早上5点,每10分钟定时执行存储过程。实现方式:第一种是利用Mysql本身实现,制定event定时任务,可以借助N
- 注意事项:1.PyCharm尽量在官网下载:https://www.jetbrains.com/pycharm/download/也可以用本
- 在写Python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时间格式的问题,首先就是最近用到的时间戳(timestamp)和时间字符串之间的转换。所谓时间戳,就是从 1
- 如果进入了shell交互窗口,python的退出方式只能够用函数不能够用命令,这有时候让人感觉到很不习惯。因为函数会比命令多一个括号的输入,
- 在进行数据抓取时,经常会遇到IP被限制的情况,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搭建 * 池,或购买IP代理的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方法就是使用家里
- 内容简介展示如何给图像叠加不同等级的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的代码,相应的叠加噪声的已编为对应的类,可实例化使用。以下主要展示自己编写的:加噪声的
- 目录1、字典的定义字典和列表的区别:字典的基本使用2、循环遍历3、字符串的定义4、字符串的常用操作字符串 查找和替换字符串 文本对齐演练去除
- 下面列出列表常用的方法操作列表以及小例子:1. Append 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 关于python 性能提升的一些方案。一、函数调用优化(空间跨度,避免访问内存) 程序的优化核心点在于尽量减少操作跨度,包括代码执
- 在开发web的时候,如果是以前已存在的项目,项目下载下来后,为了使用测试库的数据,会直接将整个测试库(如sqlite3)拿到本机来。这种情况
- I. 前言在前面的一篇文章PyTorch搭建LSTM实现时间序列预测(负荷预测)中,我们利用LSTM实现了负荷预测,但我们只是简单利用负荷预
- SQL中合并多行记录的方法总汇: --1. 创建表,添加测试数据 CREATE TABLE tb(id int, [value] varch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 图像处理画一个正弦函数代码实例,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2.7简单连接与操作MySQL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Python号称简单优雅,其实新手摆弄一些东
- 前言在文档对象模型 (DOM) 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对象。DOM 节点有三个重要的属性 :1. nodeName : 节点的名称2. nod
-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 本月第一天日期SELECT FirstDayOfCurrentMonth = dateadd(mm,datediff(mm,0,getdat
- selenium 介绍selenium 是一个 web 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不少学习功能自动化的同学开始首选 selenium ,因为它相比
- 如下所示://用普通文本文件方式打开和操作with open("'file.csv'") as cf:
- 前言对于数据库中的树形结构数据,如部门表,有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某部门的所有下属部分或者某部分的所有上级部门,这时候就需要用到mysql的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