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Python编程>>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作者:knighthood2001  发布时间:2023-08-05 13:27:26 

标签:python,查找,排序,算法

查找

二分查找

二分搜索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某一特定元素的搜索算法。搜索过程从数组的中间元素开始,如果中间元素正好是要查找的元素,则搜索过程结束;如果某一特定元素大于或者小于中间元素,则在数组大于或小于中间元素的那一半中查找,而且跟开始一样从中间元素开始比较。如果在某一步骤数组为空,则代表找不到。这种搜索算法每一次比较都使搜索范围缩小一半。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 返回 x 在 arr 中的索引,如果不存在返回 -1
def binarySearch (arr, l, r, x):
   # 基本判断
   if r >= l:
       mid = int(l + (r - l)/2)
       # 元素整好的中间位置
       if arr[mid] == x:
           return mid
       # 元素小于中间位置的元素,只需要再比较左边的元素
       elif arr[mid] > x:
           return binarySearch(arr, l, mid-1, x)
       # 元素大于中间位置的元素,只需要再比较右边的元素
       else:
           return binarySearch(arr, mid+1, r, x)
   else:
       # 不存在
       return -1

# 测试数组
arr = [ 2, 3, 4, 10, 40]
x = int(input('请输入元素:'))
# 函数调用
result = binarySearch(arr, 0, len(arr)-1, x)

if result != -1:
   print("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为 %d" % result)
else:
   print("元素不在数组中")

运行结果: 

请输入元素:4
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为 2

请输入元素:5
元素不在数组中

线性查找

线性查找:指按一定的顺序检查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直到找到所要寻找的特定值为止。 

def search(arr, n, x):
   for i in range (0, n):
       if (arr[i] == x):
           return i
   return -1

# 在数组 arr 中查找字符 D
arr = [ 'A', 'B', 'C', 'D', 'E' ]
x = input("请输入要查找的元素:")
n = len(arr)
result = search(arr, n, x)
if(result == -1):
   print("元素不在数组中")
else:
   print("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为", result)

 运行结果: 

请输入要查找的元素:A
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为 0

请输入要查找的元素:a
元素不在数组中

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insertionSort(arr):
   for i in range(1, len(arr)):
       key = arr[i]
       j = i-1
       while j >= 0 and key < arr[j]:
               arr[j+1] = arr[j]
               j -= 1
       arr[j+1] = key

arr = [12, 11, 13, 5, 6, 7, 9, 9, 17]
insertionSort(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arr)

运行结果:  

排序后的数组:
[5, 6, 7, 9, 9, 11, 12, 13, 17]

当然也可以这样写,更简洁

list1 = [12, 11, 13, 5, 6, 7, 9, 9, 17]
for i in range(len(list1)-1, 0, -1):
   for j in range(0, i):
       if list1[i] < list1[j]:
           list1[i], list1[j] = list1[j], list1[i]
print(list1)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来把一个序列(list)分为较小和较大的2个子序列,然后递归地排序两个子序列。

步骤为:

  • 挑选基准值: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 分割:重新排序数列,所有比基准值小的元素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元素摆在基准后面(与基准值相等的数可以到任何一边)。在这个分割结束之后,对基准值的排序就已经完成;

  • 递归排序子序列:递归地将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序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序列排序。

递归到最底部的判断条件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此时该数列显然已经有序。

选取基准值有数种具体方法,此选取方法对排序的时间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partition(arr, low, high):
   i = (low-1)         # 最小元素索引
   pivot = arr[high]

for j in range(low, high):
       # 当前元素小于或等于 pivot
       if arr[j] <= pivot:
           i = i+1
           arr[i], arr[j] = arr[j], arr[i]

arr[i+1], arr[high] = arr[high], arr[i+1]
   return (i+1)

# arr[] --> 排序数组
# low  --> 起始索引
# high  --> 结束索引

# 快速排序函数
def quickSort(arr, low, high):
   if low < high:
       pi = partition(arr, low, high)
       quickSort(arr, low, pi-1)
       quickSort(arr, pi+1, high)
   return arr

arr = [10, 7, 8, 9, 1, 5]
n = len(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quickSort(arr, 0, n-1))

 运行结果:   

排序后的数组:
[1, 5, 7, 8, 9, 10]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A = [64, 25, 12, 22, 11]
for i in range(len(A)):
   min_idx = i
   for j in range(i+1, len(A)):
       if A[min_idx] > A[j]:
           min_idx = j

A[i], A[min_idx] = A[min_idx], A[i]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A)

运行结果: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64]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也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bubbleSort(arr):
   n = len(arr)
   # 遍历所有数组元素
   for i in range(n):
       # Last i elements are already in place
       for j in range(0, n-i-1):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return arr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bubbleSort(arr))

运行结果: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34, 64, 90]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Merge sort,或mergesort):,是创建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分治法:

  • 分割:递归地把当前序列平均分割成两半。

  • 集成:在保持元素顺序的同时将上一步得到的子序列集成到一起(归并)。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merge(arr, l, m, r):
   n1 = m - l + 1
   n2 = r - m

# 创建临时数组
   L = [0] * (n1)
   R = [0] * (n2)

# 拷贝数据到临时数组 arrays L[] 和 R[]
   for i in range(0, n1):
       L[i] = arr[l + i]

for j in range(0, n2):
       R[j] = arr[m + 1 + j]

# 归并临时数组到 arr[l..r]
   i = 0     # 初始化第一个子数组的索引
   j = 0     # 初始化第二个子数组的索引
   k = l     # 初始归并子数组的索引

while i < n1 and j < n2:
       if L[i] <= R[j]:
           arr[k] = L[i]
           i += 1
       else:
           arr[k] = R[j]
           j += 1
       k += 1

# 拷贝 L[] 的保留元素
   while i < n1:
       arr[k] = L[i]
       i += 1
       k += 1

# 拷贝 R[] 的保留元素
   while j < n2:
       arr[k] = R[j]
       j += 1
       k += 1

def mergeSort(arr, l, r):
   if l < r:
       m = int((l+(r-1))/2)
       mergeSort(arr, l, m)
       mergeSort(arr, m+1, r)
       merge(arr, l, m, r)
   return arr

print ("给定的数组")
arr = [12, 11, 13, 5, 6, 7, 13]
print(arr)
n = len(arr)
mergeSort(arr, 0, n-1)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arr)

运行结果:   

给定的数组
[12, 11, 13, 5, 6, 7, 13]
排序后的数组
[5, 6, 7, 11, 12, 13, 13]

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堆排序可以说是一种利用堆的概念来排序的选择排序。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heapify(arr, n, i):
   largest = i
   l = 2 * i + 1     # left = 2*i + 1
   r = 2 * i + 2     # right = 2*i + 2
   if l < n and arr[i] < arr[l]:
       largest = l
   if r < n and arr[largest] < arr[r]:
       largest = r
   if largest != i:
       arr[i], arr[largest] = arr[largest], arr[i]  # 交换
def heapSort(arr):
   n = len(arr)
   # Build a maxheap.
   for i in range(n, -1, -1):
       heapify(arr, n, i)
   # 一个个交换元素
   for i in range(n-1, 0, -1):
       arr[i], arr[0] = arr[0], arr[i]   # 交换
       heapify(arr, i, 0)
   return arr
arr = [12, 11, 13, 5, 6, 7, 13, 18]
heapSort(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print(heapSort(arr))

运行结果:   

排序后的数组
[5, 6, 7, 12, 11, 13, 13, 18]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的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数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countSort(arr):
   output = [0 for i in range(256)]
   count = [0 for i in range(256)]
   ans = ["" for _ in arr]
   for i in arr:
       count[ord(i)] += 1
   for i in range(256):
       count[i] += count[i-1]
   for i in range(len(arr)):
       output[count[ord(arr[i])]-1] = arr[i]
       count[ord(arr[i])] -= 1
   for i in range(len(arr)):
       ans[i] = output[i]
   return ans
arr = "wwwnowcodercom"
ans = countSort(arr)
print("字符数组排序 %s" %("".join(ans)))

运行结果:   

字符数组排序 ccdemnooorwwww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但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def shellSort(arr):
   n = len(arr)
   gap = int(n/2)

while gap > 0:
       for i in range(gap, n):
           temp = arr[i]
           j = i
           while j >= gap and arr[j-gap] > temp:
               arr[j] = arr[j-gap]
               j -= gap
           arr[j] = temp
       gap = int(gap/2)
   return arr

arr = [12, 34, 54, 2, 3, 2, 5]

print("排序前:")
print(arr)
print("排序后:")
print(shellSort(arr))

运行结果:   

排序前:
[12, 34, 54, 2, 3, 2, 5]
排序后:
[2, 2, 3, 5, 12, 34, 54]

拓扑排序

对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简称DAG)G进行拓扑排序,是将G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使得图中任意一对顶点u和v,若边(u,v)&isin;E(G),则u在线性序列中出现在v之前。通常,这样的线性序列称为满足拓扑次序(Topological Order)的序列,简称拓扑序列。简单的说,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这个操作称之为拓扑排序。

在图论中,由一个有向无环图的顶点组成的序列,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该图的一个拓扑排序(英语:Topological sorting):

每个顶点出现且只出现一次;若A在序列中排在B的前面,则在图中不存在从B到A的路径。

python查找与排序算法详解(示图+代码)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class Graph:
   def __init__(self, vertices):
       self.graph = defaultdict(list)
       self.V = vertices
   def addEdge(self, u, v):
       self.graph[u].append(v)
   def topologicalSortUtil(self, v, visited, stack):

visited[v] = True

for i in self.graph[v]:
           if visited[i] == False:
               self.topologicalSortUtil(i, visited, stack)
       stack.insert(0,v)
   def topologicalSort(self):
       visited = [False]*self.V
       stack = []
       for i in range(self.V):
           if visited[i] == False:
               self.topologicalSortUtil(i, visited, stack)
       print(stack)
g= Graph(6)
g.addEdge(5, 2)
g.addEdge(5, 0)
g.addEdge(4, 0)
g.addEdge(4, 1)
g.addEdge(2, 3)
g.addEdge(3, 1)
print("拓扑排序结果:")
g.topologicalSort()

运行结果:   

拓扑排序结果:
[5, 4, 2, 3, 1, 0]

来源:https://blog.csdn.net/knighthood2001/article/details/125729859

0
投稿

猜你喜欢

  •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 对象继承原理与简单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对象继承继承已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程序设计特性,PHP 的对象模
  • 这个函数是前几年刚流行小偷程序的时候,偶写来用于小偷程序中截取代码的;可能有些朋友在我以前的代码中看见过了,但没有写用法,现在把调用方法及使
  • 图片的间隙Q:我有一张大图片,把它切割后在Dreamweaver中进行拼接,可是总是有间隙,不知为什么?A:不知你是否把表格的边距、间距和边
  • Python命令行假设你已经安装好了Python, 那么在Linux命令行输入:$python将直接进入python。然后在命令行提示符&g
  • Web Standards Solutions The Markup and Style Handbook - Chapter 1 清单首发
  • 现在使用CSS网页布局,摒弃了传统Table表格布局的模式,但是Table表格在网页中还是少不了的,因为当需要输出表格类数据时,就应该使用表
  • 对于注入而言,错误提示是极其重要。所谓错误提示是指和正确页面不同的结果反馈,高手是很重视这个一点的,这对于注入点的精准判断至关重要。本问讨论
  • 下面一段代码给大家分享php未登录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具体代码如下所示:<?php namespace Home\Controller
  • 年前在重写淘宝旺铺里的会员卡脚本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代码类似:var associative_array = new Arr
  • 我们可以用动态产生变量的方法,从表格里捕捉数据,动态地创造“剥离”变量引号并且“清理”它,见下列代码,我们只需键入变量名称,选择 query
  • 作者的BLOG:http://www.planabc.net/地图弹窗(map pop)具体演示运行代码框<!DOCTYPE html
  •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基础之条件控制操作。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if 语句Python中if语句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if co
  • 十个免费的web前端开发工具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部分技术难以保持每年都有新的工具出现,这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旧的工具倒在了新技术的发展之路上。前端
  • Oracle Tips, Tricks & Scripts1. Topic: Compiling Invalid Objects:O
  • FTP服务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在开始之前,先聊一下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者的区别 , 用两张图来表示可能会更加清晰一些:主动模式:主
  • 分享一个 * 真网页拾色器(调色板),颜色丰富216色,使用方便。运行截图:<html id="container"
  • 一、何谓ASP缓存/为什么要缓存当你的web站点采用asp技术建立的初期,可能感觉到的是asp * 页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以及随意修改性、自如
  • 在“按需加载”的需求中,我们经常会判断当脚本加载完成时,返回一个回调函数,那如何去判断脚本的加载完成呢?我们可以对加载的 JS 对象使用 o
  • 最近随着狂风计划的席卷,我也终于开始橱窗产品位列表展示的编码工作,这只是一个改进项目,因此有原代码可供参考。但是当我打开原代码模板的时候便愣
  • 写作思路1、简述实现原理2、部分代码解析3、位置同步解析(①上下两屏位置同步②编辑屏位置保持不变)效果图如下:版本1: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预览窗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