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位置:首页>> 网络编程>> Python编程>> Flask  请求钩子的实现

Flask  请求钩子的实现

作者:tigeriaf  发布时间:2022-04-25 21:21:12 

标签:Flask,请求钩子,实现

在 Web 应用中,有时需要在响应请求前或者响应请求后做一些处理,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 提供了请求钩子,它们可以用来注册在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处理函数,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Flask 常用请求钩子如下:

  • before_first_request:在处理第一个请求之前运行

  • 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之前运行,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 after_request: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结束后运行

  • teardown_request: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也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这些请求钩子是使用装饰器方式实现,用法也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和app.route()装饰器基本相同。下面使用这些请求钩子装饰一些函数,用于在每次请求前后做一些处理,为了方便理解,只是单纯打印一句话。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before_first_request')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before_request')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after_request')

return response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teardown_request')

@app.route('/test')

def test():

return 'test'

第一次请求控制台输出:

Flask  请求钩子的实现

第二次请求控制台输出:

Flask  请求钩子的实现

下面是请求钩子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

  • before_first_request:第一个请求之前运行,可以进行一些 Web 程序的初始化操作

  • before_request:每次请求之前运行,可以进行数据库连接的创建操作、用户的权限校验操作等

  • after_request:我们经常在视图函数中进行数据库操作,比如更新、插入,之后需要将更改提交到数据库中,提交更改的代码就可以放到 after_request 钩子注册的函数中

  • teardown_request:可以接收视图函数的异常,一般用来记录错误日志

注意: 每个请求钩子可以注册任意多个处理函数,函数名也并不是必须和钩子名称相同。如果有多个 before_request,执行顺序从上往下;after_request 接收一个响应对象,并且返回同一个或者更新后的响应对象,多个 after_request 执行顺序是从下往上。

来源:https://juejin.cn/post/7030956915853099016

0
投稿

猜你喜欢

手机版 网络编程 asp之家 www.aspx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