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理解Python中的yield关键字
作者:千若逸 发布时间:2021-02-23 16:31:42
阅读别人的python源码时碰到了这个yield这个关键字,各种搜索终于搞懂了,在此做一下总结:
通常的for...in...循环中,in后面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类似的还有链表,字符串,文件。它可以是mylist = [1, 2, 3],也可以是mylist = [x*x for x in range(3)]。它的缺陷是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如果有海量数据的话将会非常耗内存。
生成器是可以迭代的,但只可以读取它一次。因为用的时候才生成。比如 mygenerator = (x*x for x in range(3)),注意这里用到了(),它就不是数组,而上面的例子是[]。
我理解的生成器(generator)能够迭代的关键是它有一个next()方法,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重复调用next()方法,直到捕获一个异常。可以用上面的mygenerator测试。
带有 yield 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生成器generator,可用于迭代,工作原理同上。
yield 是一个类似 return 的关键字,迭代一次遇到yield时就返回yield后面(右边)的值。重点是:下一次迭代时,从上一次迭代遇到的yield后面的代码(下一行)开始执行。
简要理解:yield就是 return 返回一个值,并且记住这个返回的位置,下次迭代就从这个位置后(下一行)开始。
带有yield的函数不仅仅只用于for循环中,而且可用于某个函数的参数,只要这个函数的参数允许迭代参数。比如array.extend函数,它的原型是array.extend(iterable)。
send(msg)与next()的区别在于send可以传递参数给yield表达式,这时传递的参数会作为yield表达式的值,而yield的参数是返回给调用者的值。——换句话说,就是send可以强行修改上一个yield表达式值。比如函数中有一个yield赋值,a = yield 5,第一次迭代到这里会返回5,a还没有赋值。第二次迭代时,使用.send(10),那么,就是强行修改yield 5表达式的值为10,本来是5的,那么a=10
send(msg)与next()都有返回值,它们的返回值是当前迭代遇到yield时,yield后面表达式的值,其实就是当前迭代中yield后面的参数。
第一次调用时必须先next()或send(None),否则会报错,send后之所以为None是因为这时候没有上一个yield(根据第8条)。可以认为,next()等同于send(None)。
代码示例1:
#encoding:UTF-8
def yield_test(n):
for i in range(n):
yield call(i)
print("i=",i)
#做一些其它的事情
print("do something.")
print("end.")
def call(i):
return i*2
#使用for循环
for i in yield_test(5):
print(i,",")
结果是:
>>>
0 ,
i= 0
2 ,
i= 1
4 ,
i= 2
6 ,
i= 3
8 ,
i= 4
do something.
end.
>>>
理解的关键在于:下次迭代时,代码从yield的下一跳语句开始执行。
代码示例2:
def node._get_child_candidates(self, distance, min_dist, max_dist):
if self._leftchild and distance - max_dist < self._median:
yield self._leftchild
if self._rightchild and distance + max_dist >= self._median:
yield self._rightchild
与前面不同的是,这个函数中没有for循环,但它依然可以用于迭代。
node._get_child_candidates
函数中有yield,所以它变成了一个迭代器,可以用于迭代。
执行第一次迭代时(其实就是调用next()方法),如果有左节点并且距离满足要求,会执行第一个yield,这时会返回self._leftchild并完成第一个迭代。
执行第二次迭代时,从第一个yield后面开始,如果有右节点并且距离满足要求,会执行第二个yield,这时会返回self._rightchild并完成第一个迭代。
执行第三次迭代时,第二个yield后再无代码,捕获异常,退出迭代。
调用过程:
result, candidates = list(), [self]
while candidates:
node = candidates.pop()
distance = node._get_dist(obj)
if distance <= max_dist and distance >= min_dist:
result.extend(node._values)
candidates.extend(node._get_child_candidates(distance, min_dist, max_dist))
return result
上面的node._get_child_candidates(self, distance, min_dist, max_dist)
是放在extend()函数中作为参数的,为什么可以这么用,就因为extend函数的参数不仅仅支持array,只要它是一个迭代器就可以。它的原型是array.extend(iterable)。
代码示例3:
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d09778f4e055


猜你喜欢
- 如下所示:# -*-coding:utf-8-*-from pandas import DataFrameimport pandas as
- 首先声明,在这组里我是个绝对的菜鸟。再次声明,小爝这个菜鸟在“网页设计”这个圈里混了快1年了。 摘要:我知道我有多少底,所以我在总结我的成长
- jQuery获取Select选择的Text和Value: $("#select_id").change(function
- 案例一 导入图片思路: 1.导入库 2.加载图片 3.创建窗口 4.显示图片 5.暂停窗口 6.关闭窗口# 1.导入库import cv2#
- 三种文件操作比较ioutilbufioos.File当文件较小(KB 级别)时,ioutil > bufio > os。当文件大
- 1.基本概念定义含义并发:concurrency,同一时刻只能有一条指令执行,但是多个线程的对应的指令被快速轮换地执行并行parallel,
- 摸到她了!青翠的衣衫,奶白的肌肤,捧在手上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心里美滋滋的。《悟透JavaScript》,一本偶然之作,终于成书并出版了。本书
- 开篇相信广大程序员朋友经常使用MySQL数据库作为书籍持久化的工具,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MySQL中的SQL语句,从客户端向MySQL发出一条
- QCalendarWidget 是日历控件。它允许用户以简单和直观的方式选择日期。#!/usr/bin/python3# -*- codin
- 循环加载模块假设你有两个文件,a.py和b.py,在这两个文件中互相加载对方,例如:在a.py中:import bdef f():retur
- 1. ES6的新特性 允许将对象或者数组'分解'成多个单独的值, 以对象的解构开始. &
-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B):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是学习效率和分类效果较好的分类器之一。朴素贝叶斯算法一般应用在文本分类,垃圾邮
-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编辑器的最好年代,Vim是仅在Vi之下的神级编辑器,而脱胎于Vim的NeoVim则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编辑器,没有之一。异步
- vue3挂载并使用axios首先在main.js中引入axios并挂载到app.config.globalProperties上axios配
- 在开始编写应用之前,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程序开始。就像你造房子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地基一样,编写程序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因此,在本节中,我们要学习用最
- mysql-connector-java与mysql版本的对应我们知道版本更新经常带来的问题就是兼容性问题。在编程过程中版本的错误选择很可能
- 先来看个例子:#-*- coding:utf8 -*-s = u'中文截取's.decode('utf8')
- 如下所示:select name from mysql.proc where db='数据库名';或者select rout
-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js实现简单放大镜特效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先来看看效果:写放大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定位:通常子绝父相
- 要防止同一用户同时登陆,首页应该记录在线用户的信息(这里与用户名为例),然后判断正在登陆的用户里面是否已存在。在这里使用一个cache存放已